《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22日 第 05 版)
“知山知水、树木树人”,这是我所就读的林业院校传授的理念,也是我走上工作岗位后最真切的感受。大学毕业后,我成为林草科研队伍的一员,怀着“替山河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的使命感,以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林区、写在乡村、写在祖国大地。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忘不了,曾跟随课题组在贵州锦屏县文斗村、浙江安吉县余村、西藏林芝市珠曲登村、新疆岳普湖县色也克村等地调研学习的场景。一位位扎根基层、奉献青春、服务林草事业的务林人,一代接着一代干,接力造林、营林、护林,守护着祖国大地上的生灵草木、万水千山。还记得,奋战在林草科技创新一线的研究员、森林防火一线的消防员,与林为伴、守护青山,把全部精力都奉献给林草事业。一代代务林人,战严寒、斗酷暑、顶风沙、冒风雪,用汗水浇灌出一片片孕育着勃勃生机的林海和绿洲。
林草兴则生态兴。展望未来,我们壮志在胸、豪情满怀。今年7月,我随同林草科研团队参加2022年全国科技活动周重点示范活动“科技列车河池行”,走进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等地,开展林草科技服务和科普宣传。这期间,林草科技专家到田间地头送科技、送服务、送理念,立足乡村开展技术示范、推广,为农民群众、合作社以及企业送去油茶、核桃、板栗、菌菇、鲜枣等作物的高效栽培技术,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学、带着农民干,以林草科技力量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绿水逶迤去,青山相向开。在党的二十大“党代表通道”上,来自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安长明代表深情讲述了三代塞罕坝人跨越60年的“绿色接力”。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到“河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荒原变林海的绿色奇迹背后,是一代代务林人的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加强林业科研、用科技力量推动林业高质量发展的奋斗目标。新征程上,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脚踏实地、苦干实干,我们一定能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为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