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2022年11月17日 第 17 版)
“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党的二十大报告3万多字,“人民”二字贯穿始终。
全面依法治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回望十年,法治中国前行的每一步,都彰显着“人民”二字沉甸甸的分量。
从编纂民法典,以良法善治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到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到实处;从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到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城乡,群众享受法律服务更加便捷;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扫除污泥浊水,让城乡更安宁、群众更安乐,到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整治顽瘴痼疾,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和幸福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点滴变化,透视法治中国美丽画卷:在北京,检察机关通过大数据高效、精准筛查救助线索,用心用情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吉林,人民法院推进“全域通办”诉讼服务机制,全部实现跨域立案、引导诉前调解、委托送达服务事项的“全域通办”;在山东,“法援银龄”法律志愿服务队以群众喜闻乐见、通俗易懂的方式提供法律服务,把法律温暖送到群众心坎上……
法治中国,人民至上。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当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照进现实,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法治精神就会更加深入人心。
铭刻在人们心中的法治,是真正牢不可破的法治。法治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推动全体人民信仰法治、尊崇法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近年来,法治逐渐成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人们踊跃参与建言献策,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在“援法议事堂”,“有事来评议,没事来坐坐”,群众积极议事评事;在广袤农村,从下乡的村(居)法律顾问,到身边的“法律明白人”,法治乡村建设全力推进,村民遇事找法触手可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日益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法治中国的根基不断夯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法治为民,诠释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底色。新征程上,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以良法善治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就能不断开创法治中国建设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会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