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2年10月19日 第 07 版)
回望五年,“突出保障和改善民生,集中力量实施脱贫攻坚战”;回顾十年,“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民生福祉是一个重要内容,人民至上是鲜明价值底色。
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新时代中国前行的每一步,“人民”二字都有着沉甸甸的分量。这十年,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更好的教育改变无数人命运;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更稳定的工作托举起更多人的奋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元,更满意的收入提升了更多家庭的生活水平;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可靠的社会保障为亿万人民提供兜底;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6亿人,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岁,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护佑人们的身体健康……“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件办好”是共同心愿,更是铿锵步履;“让人民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是庄严承诺,更是发展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句空洞口号,必须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以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惠民生、纾民困、解民忧,一个鲜明特色就是强调增强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以实践结果评价各方面贯彻落实成效。从打通制度设计“最先一公里”与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到突破“中梗阻”、防止不作为、治理各种形式主义,再到设置切实可行的民生福祉类指标,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注重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民生工作体系越来越完备,方法越来越科学,效能越来越暖心,目的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真正享受红利、得到实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无论走得多远、发展到什么程度,都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都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人民安居乐业、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社会治安等实际问题,才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件一件抓落实,一年接着一年干,就一定能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