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客户端报道,公安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底,北京的汽车保有量超过600万辆,位居全国第一。从2021年开始,北京市公安交管局启动信号灯标准化升级改造联网,目前中心城区联网联控率达95%。通过联网联控,可以让信号灯自主优化放行时间,提高通行效率。
很多城市居民都有过这样的出行感受,有的路口红绿灯时间设置过长或过短,高峰期过一个路口往往要“等啊等”。北京市交管部门开展的信号灯联网联控,针对的正是这一痛点,即通过在路口信号灯上加装雷达(流量)检测器,精准采集车辆排队的长度、位置、行驶速度等信息,回传给交管局交通信号配时中心,后台在对相关数据做运算处理后,给出更为优化的信号灯放行方案,以最有效率的方式放行最大通行量的车,减少公众等待时间。
高峰时段,保障路口不堵死;非高峰时段,让更多市民“只排一次队,只等一个灯”——这是北京交管部门对交通信号灯实现智能化管理的目标愿景,也是公众对提升交通出行体验的热切期盼。
多年来,交通拥堵一直是一些城市的老大难问题。随着我国道路交通量的急剧增加,机动车平均时速逐年下降、出行时间逐渐延长。不久前发布的《2022年度中国主要城市通勤监测报告》显示,在选取的44个主要城市中,单程60分钟以上的极端通勤比重占13%,超过1400万人承受极端通勤,七成主要城市极端通勤增加。这背后的原因,除了“住得远”的硬伤之外,交通拥堵恐怕也难辞其咎。而对国家和社会而言,交通拥堵还意味着更多的能源消耗、更严重的环境污染,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
对此,智慧交通可谓一剂解药。近年来,多地不断提升交通治理能力,努力探索智慧治堵路径。除了让交通信号灯更聪明、更智能,一些地方还推出诸如随时推送道路拥堵情况,实时共享停车位、公交车行进位置、交通事故地点等举措,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将治理触角拓展到更多路面点位,一些城市的拥堵情况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不少城市的做法值得借鉴。
当然,要从源头上解决交通拥堵,更多的还要靠城市功能的合理布局、城市交通路网的科学规划,以及相关标准、政策、法规和机制的配套与跟进,诸如推进职住平衡、扩展公共交通覆盖面、提升交通接驳的顺畅度、打通城市“断头路”、增加城市慢行骑行车道等举措。这些显然都需要更多部门和力量的参与,需要更进一步的统筹设计和通盘考量,需要以“绣花功夫”从更多细节着手,带动社会治理深入城市腠理,对症下药,逐步推进大城市病的缓解与疗愈。
交通信号灯的智能化管理,是推进治堵这一民生工程进程中的一小步。某种意义上说,高品质的城市交通服务供给,不仅是城市软实力的象征,也折射出一地的发展理念及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以“绣花功夫”实现大城善治,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我们期待更多地方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乐见更多的优秀治理样本涌现。(韩韫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