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7类违规旅游经营活动,文化和旅游部近日印发《私设“景点”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方案》,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生态环境、维护游客权益。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通过旅游放松身心、饱览祖国秀美河山的意愿越来越强,旅游也成为弘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载体。旅游业规模持续扩大,对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综合带动作用同样凸显。
但也要看到,一些地方或机构未经管理部门许可私设“景点”,违规开展旅游经营活动,负面后果不容小觑。比如,有的擅自对公共资源筑起围栏,坐地收取高额“门票费”;还有的不惜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私建旅游设施;更有无证经营漂流、蹦极等高风险项目,造成安全事故;再加上欺客宰客,侵犯游客合法权益……种种“黑景点”不仅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而且对自然生态造成破坏,甚至危及游客人身安全,这一切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此次专项整治由文化和旅游部牵头负责,坚持问题导向,明确省级统筹推进,市县抓具体落实。在实施层面,各地要对照整治范围,对辖区内私设“景点”进行全面排查摸底。在此基础上,该取缔的坚决取缔,一时难解决的要限时整改,并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鉴于一些“野景点”是经由网络平台推介成为“网红”,在线旅游企业和推广平台也成为重点整治对象。拔除“野景点”,切断营销渠道,线上线下同步治理,才能取得积极实效。当然,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不是终点。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各方责任,建立常态化监管机制,正本清源才是目的。
增加优质供给同样重要。旅游日益成为人民群众向往美好生活的一大刚需,旅游业更处于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无论是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明确“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系统观念、筑牢防线,旅游为民、旅游带动,创新驱动、优质发展,生态优先、科学利用”;还是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促进消费持续恢复的意见》指出,持续拓展文化和旅游消费,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皆是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快旅游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更好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面对宝贵发展机遇,各地旅游企业不仅要为大众提供更多正规的、创新的、有内涵的旅游产品,还当解决好旅游服务满意度问题,为自身健康发展奠定基础。旅游主管部门则要优化行业布局,提高旅游业现代化水平,同时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做好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工作,努力实现旅游业更高质量、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明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