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建设法治中国,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
——身边变化看十年⑤
2022-09-13 08:58:00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评论部  
1
听新闻

《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13日 第 05 版)

非凡十年,砥砺奋进,法治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社会生活铸造坚实后盾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我们必能更好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中国建设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

如今,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社会大众的重要消费方式。在签收商品时,不少消费者往往不会拆开详细查看。然而,有些网络消费合同格式条款单方规定,消费者签收商品后,就不得提出质量问题。对此,《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网络消费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明确,有关“收货人签收商品即视为认可商品质量符合约定”的格式条款无效,为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法律支撑,折射出人民群众在法治中国建设中真切的获得感。

法者,治之端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公平正义得到更好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山大沟深,群众居住分散。近年来,班玛县人民法院将巡回法庭搬进森林、草原,在牧民家门口提供诉讼服务。如今在广袤乡村,“马背法庭”“背篓法官”跋山涉水,深入田间地头、百姓家中,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十年,我们党牢牢把握社会公平正义这一法治价值追求,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在中国人大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119万,提出的意见有350多万条,我国的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截至2022年6月底,全国法院平均当场立案率达到95.7%,全国法院受理的案件数由2012年的1300万余件增长到2021年的3300万余件,“有案必立、有诉必理”让曾经困扰群众的立案难问题成为历史;当前,超1.3亿份裁判文书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可供查询,司法公开全面深化……非凡十年,砥砺奋进,法治中国建设以人民为中心,聚焦群众所急所盼所需,为社会生活铸造坚实后盾。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赋予了更多内涵。这十年,从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到修改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再到编纂民法典,不断完善的法律体系让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有了更坚实的保障;公益诉讼检察制度与实践,聚焦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领域的社会公共利益保护,取得积极法治效果和良好社会效果;随着法治政府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马上办、网上办、一次办”让群众办事越来越便利……十年来,法治建设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法治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法治阳光温暖群众心田。

这十年,法治逐渐成为全民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在塔里木河两岸,活跃着一支普法志愿者服务队。这支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的政法干警、律师、人民调解员和“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共同组成的普法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街道巷陌,和群众聊农事说法律,不断提高群众的法治观念。“七五”普法规划全面落实、“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随着全民普法持续开展,全民法治素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法治信仰更加坚定。在基层立法联系点,人们踊跃建言献策;在“援法议事堂”,人们积极议事评事;在广袤乡村,“法律明白人”成为法治乡村建设的有生力量……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护法日益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法治中国的根基不断夯实。

前不久,中央依法治国办启动市县法治建设工作督察。督察组分赴山西、辽宁、江苏、贵州等8个省份,深入一线,紧盯薄弱环节,以督察促落实,着力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推进依法行政。这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生动实践,是“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的具体体现。新征程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高全面依法治国能力和水平,我们必能更好用法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法治中国建设必将不断迈上新台阶、谱写新篇章。

标签:
责编:国亚妮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