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23日 第 05 版)
“海拔三千八,这里是我的家,美丽的日喀则,我为你牵挂……”今年7月,在西藏日喀则市举行的山东援藏项目集中启用仪式上,我和同事们深情歌唱。伴随着悠扬的旋律,来自山东的第九批援藏干部结束了为期3年的援藏工作,将接力棒交到了下一批同事的手中。
援藏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央支持西藏、全国支援西藏,是党中央的一贯政策,必须长期坚持,认真总结经验,开创援藏工作新局面。”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自进藏以来,想得最多的就是进藏为什么、在藏干什么、离藏留什么,一门心思想着为当地发展出把力,生怕给自己留遗憾。3年来,我们和当地干部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急难险重任务冲锋在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实干在前,打造出齐鲁教育、珠峰党建、齐鲁医疗高原行等一批援藏品牌,为边疆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高品质生活贡献了力量。
产业扶贫是援藏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新时代援藏工作,需要用心用情用力,更要创新思路方法,找准产业扶贫的切入点。例如,日喀则市白朗县蔬菜种植规模较大,但近年来也出现了品类单一、销售不畅等问题,制约产业升级,影响群众增收。山东是全国首个农业总产值过万亿元的省份,在产业发展方面有丰富经验。我们结合鲁藏两地优势,寻找可行办法,帮助当地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在大量走访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对标寿光高原果蔬产业提升行动”,把山东的技术、经验、经营模式运用到日喀则,推动当地果蔬产业向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
实实在在的援藏举措,带给当地群众满满的获得感。在白朗县巴扎乡冲堆村调研时,一名蔬菜种植户动情地说:“建了蔬菜大棚后,一年收入10多万元,感谢共产党,感谢山东援藏!”如今,白朗县7000多农户中,有3000多户、1.8万余人直接参与蔬菜产业,年人均增收1万元以上。经过两地的携手努力,白朗蔬菜“一园三区34基地”的发展布局日趋完善,目前蔬菜种植面积达1.6万亩,产值超过2亿元,辐射带动周边县区种植蔬菜10余万亩。与此同时,青岛援建的“萝卜小镇”“土豆小镇”“西瓜小镇”,淄博援建的秋窝乡蔬菜大棚,烟台援建的人参果种植基地,潍坊援建的南木林县数字化农业产业园等也陆续建起来,当地群众的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
拉萨市的“北京路”、山南市的“湖南路”、日喀则市的“山东路”……一个个熟悉的名称,凝结着各兄弟省份对西藏发展的无私帮扶和关怀。在西藏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过程中,一批又一批援藏干部在雪域高原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一茬接一茬、一代接一代干下去,我们一定能谱写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崭新篇章,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为山东省第九批援藏干部领队,援藏期间担任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