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众多寓意深刻、脍炙人口的文化古训,都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内核”,融入了无数前人的智慧与后人的实践检验,不只是为当代青年道德品质培育提供养分,也对培育青年职业精神有着借鉴意义。
文化古训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也蕴含着宝贵的职业精神财富。以工匠精神为例,无论是在传统的农耕时代,还是在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有关“精益求精、止于至善”的敬业追求,已成为工匠精神内化的工作态度与职业品格。比如,“庖丁解牛,技进乎道”“治之己精,而利益求其精神也”等文化古训,都是对工匠精神的凝练。从传统建筑、陶瓷、防治、冶炼到现代的高铁技术、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航空航天,正是中华民族对精益求精的“上下求索”。“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的职业精神,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这种优秀传统文化沁润下,一代又一代国人艰苦奋斗、自强不息,书写了“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美好故事。当代青年从这些文化古训中汲取职业精神养分,必能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书写精彩。
文化古训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呈现,对培育青年职业精神有着重要影响。将文化古训植入青年职业精神培育中,有利于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保持积极向上的职业态度、培养爱岗就业的职业使命感。可以说,文化古训是培育青年职业精神的“刚需”内容,学校及有关部门应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文化古训植入青年职业精神培育中,让更多青年发自内心喜爱。同时,青年也要从文化古训背后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塑造职业精神的营养元素。
职业精神与职业活动密切相关。青年想要成为职业竞技场上的“一哥”“一姐”,丰富的理论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是不可或缺的“硬实力”。相应地,过硬的职业精神与操守也是必不可少的“软实力”。为此,青年要用好文化古训这把“金钥匙”,为新时代谋事创业留下精彩一笔。(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