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01日 第 06 版)
正心,就要明辨是非、少私寡欲,挡住诱惑、管住自己;明德,就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
“天下之难持者莫如心,天下之易染者莫如欲。”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最紧要的是守住内心。心有所畏,方能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进行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六个方面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廉洁文化包含其中,赓续传承至今。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廉政文化典故,用珍惜名节、注重操守、干净为官的优秀廉政文化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精神滋养:从官德修养“曰清、曰慎、曰勤”,到家风建设“莫用三爷,废职亡家”;从防范小事小节的“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到改进作风要“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这提示我们,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需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帮助党员干部提高觉悟、加强修养,切实筑牢思想防线。
古人言:“罪莫大于多欲”。正心,就要明辨是非、少私寡欲,挡住诱惑、管住自己;明德,就要正心明道、怀德自重,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对党员干部而言,修好共产党人的“心学”,关键是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觉悟,努力涵养过硬的政治品格,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坚持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守住内心、洁身自好、防微杜渐,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困,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信念坚、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才能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实干担当、成就作为。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回溯党史,焦裕禄、孔繁森、杨善洲、廖俊波……在不同历史时期,一批批优秀党员干部初心如磐、使命在肩,以身作则、担当作为,赢得了群众信任,成为正心明德的表率。以模范典型人物为榜样,善于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获得力量,见贤思齐、完善自我,有利于正己修身、拒腐防变。在向榜样学习的同时,还应以不善之举为戒,善于“反求诸己”。明代思想家袁了凡在《了凡四训》中写道:“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不知非”就会停滞在“自是”之中而不知“改过”,更遑论有所精进。保持“君子检身,常若有过”的警醒,坚持问题导向,及时检视发现自身不足,做到知耻而后勇,才能不断滋养初心,增进勇毅前行的动力。
知之非艰,行之惟难。牢记“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努力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汲取养分,守住内心、涵养政德、拒腐防变,广大党员干部就能在精神上返璞归真、固本培元,不断夯实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以昂扬精气神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