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濯濯童山,如今秀美山川。作为世界上投资最大、政策性最强、涉及面最广、群众参与程度最高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创造了世界生态建设史上的奇迹。近日,《退耕还林综合效益监测国家报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出版,首次对全国退耕还林还草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进行综合评估,充分彰显了退耕还林还草的综合效益,体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成效。
犹记得1998年,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涝灾害,让“风来沙满天,雨来泥滚坡”的生态问题愈发引起人们关注。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重大决策。从1999年到2019年,我国累计实施退耕还林还草5.15亿亩。《报告》显示,2019年,综合效益总价值量达24050亿元。退耕还林,让神州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也让不少村民富起来、腰包鼓起来。
林草兴则生态兴,生态兴则文明兴。退耕还林还草具有涵养水源、净化大气环境、固碳释氧、生物多样性保护、保育土壤、森林防护和林木养分固持等生态功能,有助于治理水土流失、风沙肆虐,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从长远来看,更是为了调和人与自然关系,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必须看到,尽管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宝贵,但开垦生态承受力弱、不宜耕种的土地,往往经济效益低、环境破坏大,甚至出现“越垦越穷、越穷越垦”的恶性循环。家园只有一个,损坏难以复原。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共同家园,正是我们开展退耕还林还草的初衷所在、使命所系。
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并不是一道单选题。对于世代生存于此的居民而言,一方土地就是生计所在。退耕还林还草后,如何解决吃饭问题,如何释放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的经济效益?既要靠政策补助,更要靠产业发展。在四川巴中,不少村民搞林下养殖,培植椴木银耳;在宁夏固原,前来采摘休闲、买手工艺品的人越来越多,农户吃上“旅游饭”……绿色产业逐渐成为幸福生活的支柱产业。从土里刨食到林业生产、技术服务、森林康养等协同发展,退耕还林倒逼产业结构调整,帮助群众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绿色发展之路。
我们必须清楚,退耕还林是一项长期政策,必须尊重规律、循序渐进。一段时间以来,从优先安排生态区位重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退耕还林,到统筹考虑立地条件、市场需求等发展经济林,各地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推进退耕还林工作。随着相关补助政策陆续到期,如何保证农户长远生计,如何发展后续产业,仍然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有效性,通过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抚育补助为农户提供保障,用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退化林修复等政策提高林草产业质量效益,力争完成“十四五”规划关于巩固退耕还林还草成果的任务。
通过观测卫星的“天眼”,人们发现地球比20多年前更绿了,而中国对全球植被增量的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守护共同家园,需要将退耕还林还草进行到底。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积木成林、积林成森,我们定能实现自然财富到社会财富、经济财富的成功转化,铺展美丽中国崭新画卷。(郑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