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民生之本。稳就业,就要稳市场主体、稳就业岗位。在各类市场主体中,中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实现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方面,中小微企业大有可为,也格外需要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
送政策、减负担,确保中小微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通过帮扶补贴政策,为中小微企业送去资金上的“源头活水”。当前,各地积极安排纾困解难专项资金,减少中小微企业谋发展的后顾之忧,为其持续平稳健康成长注入动力。另一方面,实施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中小微企业的经营压力。对特定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单位缴费等政策,精准高效、及时有力,让中小微企业轻装上阵。这些政策的充分落实,都有利于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进一步稳就业。
相较于其他市场主体,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总体较弱,更需要支持和保护。因此帮扶举措宜速不宜迟,要让政策红利尽快落地,惠及企业。各地精简手续、优化程序,不断提升服务效率,积极推广“免申即享”等快捷经办模式,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通各部门数据壁垒,建立企业基础信息库,直接按照政策条件进行大数据比对,精准确定帮扶企业清单。同时,缩短拨付时间,让补贴资金及时到位,帮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稳定岗位。
提升中小微企业吸纳就业能力,还要注意高校毕业生与企业岗位之间的供需匹配。从学校的角度讲,应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就业指导服务,让毕业生更好适应企业需求。从中小微企业的角度讲,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校企对接,一方面建立联合培养基地,定向吸纳毕业生补充急需岗位,另一方面积极入校宣讲,提供见习机会,提升招聘效率。
同时,各地教育、人社部门也要畅通信息渠道,为供需双方牵好线、搭好桥。更加注重中小微企业招聘信息的推送,鼓励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将目光投向广大中小微企业;帮助企业走进高校参与招聘会,让其能有更多机会在毕业生面前“出镜亮相”。
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就是保就业。只要多方面举措协同联动,护航中小微企业长远发展,推动中小微企业和毕业生精准对接,就能不断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为实现高校毕业生稳定就业创造良好条件。(赵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15日 第14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