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绿色建筑拔地而起,用建筑外的光伏发电满足建筑内的用电需求,形成“自给自足”的新型“生态系统”;在恬静乡村,无论是“渔光互补”的水面发电、水下养殖模式,还是棚顶发电、棚下种菇的食用菌培育产业,“点绿成金”的亮丽风景不断展现。
越来越多的生动实践证明: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不仅能够满足我们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能够积聚新的发展动能,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纵观全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未来潮流所向、大势所趋,绿色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只有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绿色转型,才能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赢。
能源是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绿色低碳需要节能先行。近年来,中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资源不断被发掘利用,相关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加强源头控制,提高清洁能源比例,在能源上减污降碳,10年来,中国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起年均6.5%的经济增长,能耗强度累计降低26.2%,相当于少用约14亿吨标准煤,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9.4亿吨。
在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节能减排的潜力被进一步挖掘。截至2021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784万辆,居全球首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建筑行业与节能环保理念结合得更加紧密,绿色建筑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累计下降18.8%。
技术创新是推动低碳经济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低碳经济以资源节约、生态环境友好为导向,需要面向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中的各种场景,依靠技术进步,来解决碳排放全过程中的减排难题。
然而,绿色低碳技术大多属于高新技术,在研发过程中面临着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的现实问题。如何加快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既需要企业主动作为,与高校等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加快创新成果转化;又需要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培育出支持创新的外部环境。
中国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末,中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已达14.78万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投向具有直接和间接碳减排效益项目的贷款占绿色贷款的66.9%。这意味着绿色低碳技术的研发土壤正越培越厚。未来,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将为绿色低碳循环高质量发展创造更多增量。
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是关涉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转型的复杂工程和长期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要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总之,把握绿色低碳的发展大势,实现经济增长、资源安全、生态环境良好等多重目标,是一项“致广大而尽精微”的系统工程。既需要统筹谋划、先立后破,逐步完成新旧能源的更替与结构调整,坚持通过技术攻关为产业转型“降本增效”;又需要我们每个人通过绿色出行、闲置物品交换等方式,日行一善,积少成多,以生活方式的“绿色革命”倒逼供给侧的绿色转型,让绿色低碳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朱金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