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中国经济网评论员臧梦雅认为,政策“红利”到位早一分,外贸外资的发展信心就足一分。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持续提升对外贸易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并非易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稳外贸稳外资事关经济全局、就业大局。近日,李克强总理在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强调,进一步稳外贸稳外资,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外资在华生产经营面临挑战。但经过多月的艰苦努力,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多地进入全面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阶段,物流堵点逐步打通,口岸外贸进一步企稳,外贸企业复工复产步伐显著加快。今年前5个月,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16.04万亿元,同比增长8.3%。近年来,我国自贸合作“朋友圈”不断扩大,和自贸伙伴的贸易额占全部贸易额的比重已达到35%。
可以看出,外资企业仍然看好在华发展前景,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格局中的地位依然稳固,这离不开党中央围绕稳外贸外资做出的多项具体部署。此外,各地也在积极研究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切实强化对外贸外资企业的服务。比如,常熟海关通过优化转关和通关一体化出口机制,支持开辟中欧班列、中老铁路等物流新通道,助力中小微企业走出国门;今年前4个月,成都双流国际机场进出口货运量达6.43万吨,同比增长39.4%,创同期历史新高。
完整的产业体系、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不断增强的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韧性所在,也是我们提升外贸竞争力的底气所在。要想进一步稳住外贸外资,关键是要加大力度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当然,越是企稳阶段,政策措施越要从实际出发,不能盲目冒进,要注重调整结构、保量提质。从外贸企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能力以及引进外资的水平来看,我们仍有提升空间。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需要充分发挥外贸外资企业协调机制办公室的作用,会同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全力帮助解决好外贸企业在贸易便利化、物流运输、获取订单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这有助于外贸企业开拓市场,提高全球贸易合作水平。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要推动开放平台建设,发挥营商环境和制度型开放的优势,吸引更多外资项目落地。要加快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科技创新等领域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支持外商投资设立高新技术研发中心。要高质量实施RCEP,持续推进自贸区提升战略,对标高标准的国际贸易规则,让中国始终成为外商投资的热土。
政策“红利”到位早一分,外贸外资的发展信心就足一分。尽管疫情带来的影响是短暂的,但持续提升对外贸易吸引力和竞争力也并非易事,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行。长远来看,中国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外资对中国的投资热度不会减弱,中国市场也将持续释放对外开放活力,给全球带来新机遇。(中国经济网评论员 臧梦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