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表演不能脱离生活
2022-06-09 19:21:00  来源:人民日报  
1
听新闻

郝 戎《 人民日报 》( 2022年06月09日 第20 版)

表演就是走出课堂,投身到实践中,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听、去看、去发现、去体验,去深入了解生活中的“人”,从而展现角色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洞悉生活本质,才能把握时代脉动,才能领悟人民心声,才能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在参与创排节目《从延安出发》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扎根人民、深入生活对文艺工作者的重要意义。

今年是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近日推出大型文化节目《从延安出发》,用平均年龄90余岁的老一辈艺术家和“90后”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对话串联节目。通过对延安时期文艺作品创演的回溯,为当代文艺工作者尤其是青年文艺工作者提供有益启示。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延安出发》挖掘大量延安时期文艺作品的创作细节,邀请亲历者讲述动人故事,是一堂生动的党史教育课。节目中,100岁的著名歌唱家孟于深情回忆17岁奔赴延安投身艺术实践、演绎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经历,令观众动容。她说:“有一次唱到《黄水谣》的时候,有一个女同学唱得不对,冼星海同志就给我们讲解,作为文艺工作者,在唱歌的时候要有内心世界和情感。他还作了示范,唱到‘向着全世界劳动的人民,发出战斗的警号’的时候,由慢到快重复了五次,要求大家发自肺腑地呼号出最雄壮的声音。”这次演出改变了孟于对音乐的认识,“我第一次认识到音乐的伟大,有情感、有精神”。在追寻艺术理想的过程中,孟于那一代艺术家们找到了文艺与人民相结合的路径。

文艺工作者要关注人、关注时代,不断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在表演教学中,我常常问学生:“表演技巧和人生体验哪一个更重要?”一些学生认为前者更重要。事实上,没有不刻画“人”的表演艺术,更没有脱离生活的表演技巧。表演就是走出课堂,投身到实践中,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去听、去看、去发现、去体验,去深入了解生活中的“人”,从而展现角色的内心情感与精神世界。

中央戏剧学院师生此次参与节目《从延安出发》戏剧部分的创作,对这一点感触尤深。在节目排演现场,舞台话剧《暴风骤雨》中男主角周立波的开场独白说:“我想起了樟树、鳜鱼、竹鸡和春笋。我想起了阳雀子、狗尾巴草和五月稻花的香气。我想起了好像沾着在禾场上、谷仓里、山茶下和荷塘边的童年的种种记忆。”1946年,周立波受派到东北农村担任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元宝区区委会委员,主要任务是宣传和落实党的土改政策。从那时起,周立波便走入田间地头,参与到农村的日常劳作中,用手中的笔记录人民,最终创作出经典作品《暴风骤雨》。

中央戏剧学院历史可追溯至1938年4月成立的延安鲁迅艺术学院。80余年来,中央戏剧学院一直汲取延安文艺前辈们留下的“到人民中去,为人民创作”的精神力量,博采众长,厚基础、重实践。教学中,我们始终提倡学生要感悟生活、提高对生活的洞察力,告诉他们一名优秀的演员要对生活充满热情,深切关注,深度体验,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锐和对人的观察,这才是表演艺术塑造人物最重要的创作起点。正如中央戏剧学院的老一辈表演艺术家顾威所言:“要从‘演一个老百姓’到‘我就是老百姓’。”

青年是事业的未来。只有青年文艺工作者强起来,我们的文艺事业才能形成长江后浪推前浪的生动局面。青年文艺工作者应当知道自己为什么出发,要向人民学习、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艺术家,从“了解怎么去表演”到“认识用怎样的态度去表演、为谁而表演”。中央戏剧学院首任院长欧阳予倩曾说:“戏剧家应当站在时代思想的前面,要苦心孤诣地斟酌,要认定戏剧的意义,要培养自己的情绪,要锻炼自己的思想……”今天的青年文艺工作者要从前辈艺术家的实践中得到深刻启示,从而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努力创作出更多为人民所喜爱的精品力作。

(作者为中央戏剧学院院长)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