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提出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3月9日央视网)
经济要发展,民生要改善。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看,有关民生的话题仍然占据重要篇幅。其中,将在教育、卫生、养老、就业、住房保障、婴幼儿照护等多个领域持续加大基本民生投入,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这些直抵民心的民生承诺,既是老百姓的美好向往,更是党和政府的殷殷牵挂。
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民生不是空洞的数字,也不是抽象的表达,而是生动的实景。回望过去的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6万个,惠及近千万家庭,基本养老、基本医疗、社会求助等保障力度加大,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和拓展。一条条惠民政策,一组组亮眼数据,让人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民生情怀,体现了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责任与担当。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送来了民生大礼包,“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使用10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培训”……国家层面一系列涵盖就业、医疗、生育、教育等领域的政策回应了全国人民的期望,这些政策定位与福祉红利,直面民生热点焦点难点,条条回应百姓关切,件件呼应群众期盼,凸显了牢牢守住民生底线的施政要义,释放出党中央、国务院暖暖的“民生温度”。
坚持人民至上,写好民生答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而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实践。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心系人民、扎根人民、服务人民,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持续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推动政策向民生聚焦、服务向民生覆盖、资源向民生倾斜,扎实推进共同富裕,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民者,万世之本也。”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上下齐心协力、鼓足干劲、踔厉奋发,锚定目标,真抓实干、为民奋斗,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民生清单变为人民群众的“幸福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