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一些城市在汛期时发生内涝,个别地方乡村遭遇洪灾,造成巨大损失,令人痛心。造成洪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有关地方只顾眼前利益,填坑、平沟太多,挤占水的“出路”,以至于汛期的大量雨水没有沟渠疏导。
回想过去,哪个村庄没有一两个坑塘?村外田野沟渠相连,什么干渠、支渠、毛渠、地山沟等进排水体系完善,水能进能出。城市也星罗棋布着数个大小不等的坑塘。这些坑塘既为城市提供水源,又为雨季的城市充当着蓄水池,在调节城市小气候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成为城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张,土地越来越金贵。一些地方就打起了坑、塘、渠、沟的主意,填坑平渠成了生财之道。现在到农村看看,在洪涝时能真正发挥排水作用的沟渠还有多少?在城市,历史上留下来的、进排水体系完善的坑塘又有几个?一些城市这些年开挖人工河、人工湖等,在美化景观设计、提高城市品位、树立城市形象上确实下了一番功夫,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但是,相当一部分坑塘堰湖在设计时考虑更多的是“蓄”,对“排”的功能考虑不足。一些城市地下排水管道也与城市的发展极不相称。所以,遇上大雨,不涝才怪。
凡事都有规律。水的规律就是往低处走。水“质软”,却“性硬”。人类对如此“软弱”的水,该让的地方一定得让,给它留一个“出路”,确保人类家园安全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