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日前正式实施,新增的“网络保护”专章从立法角度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生活保驾护航。中国未成年人网民数量与占比持续上升,对网络内容监督管理、家庭上网教育、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和参与。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国19岁及以下网民群体占比16.6%,快速增长的青少年群体已经成为中国网民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批网络世界的“原住民”,与成年人一同生活在纷繁的网络世界中,必须受到特殊保护。
新的法律规定源于新的问题出现,“网络保护”专章是新媒体时代保护未成年网民的防火墙。近年,未成年人受到网络侵害的案件屡见不鲜。例如,一些网络游戏、网络直播充斥低俗、暴力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元素;不法分子抓住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的特点,利用网络聊天、网络交友的渠道,对未成年人实施欺凌、侵害等。新媒体时代,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已不仅是“防沉迷”那么简单,新型互联网应用导致的新问题,使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迫在眉睫。
当前网络环境下,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保护”必不可少。新增的“网络保护”专章首先明确了父母、学校的监督责任,将“父母及时安装未成年人网络保护软件”“课堂上不允许带手机”等写入法律,保证未成年人在家在校安全上网。此外,“网络保护”专章也对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提出了“硬核”要求,例如“不得在每日二十二时至次日八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在线教育网络产品和服务不得推送广告等与教学无关的信息”等,敦促平台将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风险降到最低。
正如专家所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从“亡羊补牢”前置成“未雨绸缪”。“网络保护”专章无疑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的先行者,但值得注意的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工作仍是一项非常艰巨的系统工程,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多方努力。(赵壹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