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群众“金点子”成为治理“金钥匙”
2021-06-30 11:20:00  来源:法治日报  
1
听新闻

2021年7月1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百岁生日,上海市民也会迎来一个好消息:《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若干规定》将于7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是我国第一部由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专门促进和规范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地方性法规。该规定对人民建议的办理机构、征集方式、落实转化、鼓励参与等方面都作出了详细规定。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政策好不好、方向偏不偏、城市美不美、发展快不快……城市治理涉及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市民的感受无疑最直接,他们也因此更有发言权。问题是,说者“有心”,听者是否“有意”?

作为最早开展人民建议征集工作的城市之一,上海不仅愿意倾听,而且善于倾听。10年前,上海市信访办设立人民建议征集处。据统计,人民建议占信访总量的比例已从2012年的6.5%上升至2020年的30%,采纳率也从58%一路攀升至98%。去年7月,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正式揭牌。过去的一年间,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共接收处理群众意见建议事项两万余件,内容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向市委、市政府上报人民建议事项175件,职能部门采纳率达98.3%。

比愿意听更重要的是愿意做。上海市的人民建议数量,是伴随着职能部门采纳率同步增长的。这种局面很容易理解:对于市民来说,看到自己的意见建议被重视和采纳,不仅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而且能够激发更多参与公共管理的热情;对于政府来说,越来越多的市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管理,不仅可以得到更加翔实的政策反馈,而且可以形成更加科学的决策依据,这本身就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力保障。从这种意义上看,人民群众的“好声音”,就是城市治理的“新引擎”。

上海为人民建议立法,是水到渠成的必然结果——明确了“怎么听”和“怎么做”之后,上海需要通过地方立法的形式让成功经验制度化、让积极效应规模化。新规明确,上海市人民建议征集工作遵循“倾听民意,广纳民智;畅通渠道,便捷高效;推动转化,优化治理;公开透明,接受监督”的基本原则。倾听民意是为了广纳民智,畅通渠道才能实现便捷高效,推动转化是为了优化治理,公开透明旨在接受监督。新规阐明了为什么倾听民意、怎么倾听民意、倾听之后怎么做、做不好怎么办等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与可操作性。

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首先就要提高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兴趣和信心,第一步就是确保市民“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对此,上海新规提出了两个原则: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重大民生问题,根据需要开展专项征集,并逐步实施目录管理;对于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面的人民建议,及时、快速收集、转送、汇总、分析,提高人民建议处理的时效性。兼顾常态化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主动征集与快速反应相结合,可以确保公共事务与群众商量、请群众参与、让群众评判。

随着数字科技的飞速发展,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塑造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打造数字政府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的必然选择。按照上海新规,人民建议征集信息系统将进一步完善,实现议题发布、建议接收、办理反馈、信息查询、公众评价等功能,并接入“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平台;同时依托市大数据资源平台,推进人民建议征集工作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点是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在大数据资源平台的统一运营下,不仅意味着优化人民建议的渠道和体验,而且意味着重塑政府的管理模式。由此,不仅需要打破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而且需要以更透明的体系迎接更广泛的监督。

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上海此次立法不仅填补了城市治理中的一项空白,而且开风气之先。近年来,公众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高涨,而重视人民建议中的人民热情和人民智慧,无疑会鼓励和带动更多人主动参与社会管理,实现社会共治。(赵志疆)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