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有关中高考体育改革的话题再次引发热议。随着推进体教融合的步伐不断加快,越来越多地方开始讨论、探索“中考体育100分”“体育入高考”的可能性。考试能否成为解决当前体育教育问题的良药?推进体育课改革、实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前路在何方?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青少年是国家强大的重要基石。对于青少年的培养,除了要使其有丰富的知识,懂得文明礼仪之外,更要有强健的体魄,如此才能走得更远。
从目前中考的经验来看,中高考体育改革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中学生体质状况的改善,让更多学生和家长重视体育。这本质上是对以往体育课程边缘化的一种纠偏。如果放在体育改革的全局来看,体育考试应当是阶段性策略,相当于迈出了第一步。因为体育不仅是分数,不仅是一项运动技能,体育还带有强大的教育功效。如果一味强调体育教育的应试属性,不仅容易增加家长和学生的负担,还有可能让一些学生对体育产生抵触情绪。体育改革的目的显然不是为了一次考试,而是为了一生的健康和乐趣,为了培养拥有更完整人格、更全面成长的人。
由此看来,体育入中高考并不是体育改革的全部。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形成体育爱好和运动习惯是推进体教融合的终极目的,仅靠考试显然无法达到,而要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还需多措并举、对症下药。
一方面,要持续加大资源投入、完善资源配置。各地有关部门应加大体育教育投入力度,增加体育教师编制,支持学校体育场馆建设和体育设施购置,保障各中小学尤其是乡村学校配齐体育教师、开足体育课程。
另一方面,体育的本质是项目,体育课应该以培养运动技能为中心,建立分项目的课程体系。比如,日本的校园体育就发展得非常成熟,尤其是校园赛事。我们也不妨借鉴学习,统筹好各地的教育资源,支持中小学校各自发展特色体育项目,同时大力开展各类运动的市级、区级、校级联赛,让学生在持续学习和深度参与中真正爱上某项运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育教育改革也绝非一日之功,切忌急功近利,尤需重视培养学生终身热爱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刘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