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同大学发展相辅相成。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办好高等教育,办出世界一流大学”。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不断提升,为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推动中国文化传承创新、参与塑造世界文明新进程提供了保障。与此同时,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可以说,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紧密相连。
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走向开放和国际化的过程。国际影响力是衡量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扎根中国大地办世界一流大学,需要提升教育国际化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中国大学只有主动加强与世界一流资源的合作,以更开放的姿态参与国际教育竞争,不断提升办学水平,持续吸引全球优秀学生学者,才能搭建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桥梁,成为世界科学文化交流的重要阵地。这就要求我们,因校制宜确立国际化战略,研判资源和机制边界,优化发展路径,着力加强国际化办学能力建设,提升全球影响力。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和聚集世界一流师资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我国大学必须立足中国、放眼全球,坚持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领导力,适应国家发展需求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在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进程中,大学需要创新国际联合办学模式,建立全学程贯通、全过程育人的国际化培养新模式,既做好本土人才培养,又做好国际人才培养。与此同时,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活跃在国际学术前沿、满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一流学者、科学家、学科领军人物和创新团队,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影响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
国际化能力建设不只是向外的功能与影响拓展,也是向内的体制机制改革。当前,高等教育资源的跨国流动在不断加速,一流的教育资源与顶尖人才日趋集中。对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而言,大学在教学科研领域的双边或多边合作交流,正在扩展和深化为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共同参与的学校国际化能力建设。因而,我们需要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建设跨学科、跨领域的国际科研合作平台,在重要基础科学、技术、工程等学科领域进行全球布局;建成适应国际化办学的学校管理体系,解决在治理体系、人事制度、教育模式、科研机制、资源配置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教育传承过去、造就现在、开创未来,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无论全国教育大会,还是《教育部等八部门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都进一步凸显了教育对外开放在我国教育事业和全面开放新格局中的作用。应时而动提升国际化办学能力,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影响力,进而增强未来塑造力,大学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郦金梁)
(作者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清华大学国际合作交流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