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两则刷屏网络的消息都与上海的美术馆相关,不约而同让人感叹“真会玩!”一则是围绕五百年前的唐寅《岁寒三友图》,刘海粟美术馆连办三场形式多样的雅集,将评弹、脱口秀都请了进来,以唐寅解读潮流现象;另一则是国内首家无人值守美术馆——左右美术馆现身申城,让观众畅享无人打扰的艺术体验,并且开业四个月“毫发无损”,展厅里就连一张纸一瓶水也没被拿走。而其实,这些只是申城众多美术馆越来越“大开脑洞”的缩影。(文汇报12月13日)
打破艺术边界,引入智能装备,创造鲜活“现场”,“互动型新玩法”正在更新申城美术馆的新业。沪上89家美术馆,眼下都积极创新观众体验,或探索艺术生产新方式,或刷新场馆运营模式,越来越注重与观众的互动交流,力求全方位感染观众,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如今走进申城的各个美术馆,不仅可以看展览,还可以欣赏即兴表演、露天影戏、音乐会、舞剧,甚至参与更为多元、鲜活的“艺术现场”,各大美术馆纷纷破“圈”引入种类多样的艺术形式,聚焦于提升受众参观体验感,激发个人对于艺术的表达与向往。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强调市民文化生活的公益和便利,而最受人们欢迎的公共文化场所,是贴近市民生活和精神享受的内容和形式。上半年程十发美术馆实行夜间开放,其中包括策展人深度品读的精品导览、邀请市民近距离体验的水墨创作、艺术探秘等,广受参观者好评,证明美术馆借助专业艺术资源举办夜场活动,用特色和资源优势吸引人,才是夜间开放的吸引力和魅力所在。
美术馆是连结观众与艺术作品的场所,接地气的美术馆,应该是一个欢迎不同试验、充满创意和活力的容器。在这个空间中,策展人和艺术家必须共同成长共同创造,这样才可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作品、展览或者其他艺术形式,从而让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充满希望、充满创作和思考的激情。
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精神享受需要之重要内容,为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提升市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需要选对方式方法,用最能够赢取市民欢迎的样式,满足各式各样人群的鉴赏休闲需要,提供独特的参观体验,感受别样的精神文化之美,无疑是美术馆提升效应和作为的一个方向所在。而伴随市民文化素养和鉴赏水平的日趋提高,现今尤其需要各类文博和艺术机构创新创意,开动脑筋,用高雅艺术滋润人心,抚慰心灵,陶冶情操,满足人们更高需求多元的文艺样式。
美术馆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城市文化品质,满足更多人群的精神文化需求的进程中,要有打破常规的举措和敢闯感试的勇气,探索各种全新的展陈方式,营造各种有趣新颖的方法,以回应大众日益增长且多样化的文化需求,这是一个国际文化大都市应有的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