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半月谈》报道,基层对“为工作专班减负”的呼声越来越大。因为在一些地方,不管干什么工作都先把专班拉起来,可在后续工作中却不是专班“专办”,而是一股脑地把上级部门责任推给基层,出了问题层层甩锅。甚至一些以工作名义成立的专班,不仅没有推进工作,反而还影响了工作,令基层不胜其扰。
基层面临一些“急难险重”任务或阶段性工作时,将相关方面的负责人协调一起成立工作专班,有助于发挥集思广益、统筹兼顾、协调联动的效果。但如果事事“专班”,看起来白纸黑字、责任明确,实际上却只是“从纸上来到纸上去”的形式主义。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下称《通知》),从中央层面再一次释放出狠抓形式主义问题的强烈信号。
先端正心态。一些工作专班发起者的初衷是营造“政绩工程”。然而,要想真正贯彻上级精神,须先吃透其中的要义,再对照自身的实际情况不打折扣地进行贯彻落实,而不是为贯彻而贯彻、为落实而落实。所谓“上面一根针,基层千条线”,只要认准方向,基层只需大胆创新开展工作,无需苛求“每一根线都一模一样”。与其要求工作专班齐齐整整,不如多花时间联系实际,多解决实际问题。
再转转作风。工作专班本是“特事专班”,专班泛滥只能说明一些工作在平时就没有做好。无论是“表态式专班”“甩锅式专班”还是“从众式专班”,很多都是为平时工作补功课。如果平时作风扎实,对于可能出现的挑战工作早做预警、早想办法、早做计划,就可以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常态化。平时遇事必“办”,才不用事事必“班”。
还需要转换一下出发点,这也是解决工作专班问题的要义。许多工作专班之所以被吐槽,是因为它单纯为了让检查团或考核组满意。这样的工作专班往往过关就撤,得到了上级的高分、没得到人民群众好评。正如《通知》明确指出的,“切实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只有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心中始终装着人民群众,才不会重蹈覆辙,走上形式主义的道路。
此外,不仅基层工作的组织者要“转”,对待基层工作的考核也要“转换角度”,要有容错机制。基层工作事无巨细、头绪繁杂,任何一个基层单位开展工作都很难完美无瑕。面对发展的短板,上级部门要给予帮助和支持,为他们创造机会和条件,这样才能真正地为基层减压松绑。也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形式主义问题。 (刘冉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