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在天津完成首次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冠脉支架集中带量采购工作。11家中外企业26个冠脉支架产品参与投标,通过公开竞价,产生拟中选产品10个,支架价格从均价1.3万元左右下降至700元左右。与2019年相比,心脏支架相同产品平均降价93%,国内产品平均降价92%,进口产品平均降价95%。
心脏支架价格“跳水”,可解诸多患者的燃眉之急。我国冠心病发病率近年持续攀升,统计显示,近10年,冠心病手术量从23万例发展到超过100万例,年增长10%~20%,心脏支架的使用量随之增加。由于价格昂贵,小小的支架,过去曾难倒了很多人。这次降价幅度之大、惠及面之广,均超出想象,此事引发社会热议在情理之中。
心脏支架的议价模式,为挤干耗材价格水分提供了参照。多年来,心脏支架价格始终谈不下来,这次国家医保局会同相关部门做成了这件难事,足以证实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的巨大威力。将该议价模式照搬到其他耗材上,有望带动耗材出现降价潮。由于每位患者或多或少要使用不同的耗材,因此,所有患者都将从中受益。
降低支架等耗材的价格,亦是医药改革的重要一环。“以药养医”和“以耗养医”,是导致医疗负担难降的两个重要因素,随着取消药品加成等政策落地,目前“以药养医”已不再成为问题,但“以耗养医”仍然广泛存在,成为医院回归“以技养医”正确轨道的绊脚石。心脏支架降价是一个积极信号,预示着取消“以耗养医”的号角已经吹响,“耗材真耗财”等顽疾有望得以治愈。
在肯定之余,也需正视担心和顾虑。网民的担心最为直接:价格这么低,患者敢用吗?黄金卖出白菜价,既可能捡到便宜,也可能买到假货,有时反而让人不敢掉以轻心。因此,降价之后,心脏支架市场如何监管,质量和价格的关系如何处理等,都要提前谋划、细致设计。
从1.3万元下降至700元,降幅令人怦然心动,却不是全然没有风险。当前心脏支架生产企业不少,但受追捧的产品不多,竞争不够充分,市场就会涌动垄断的暗流。2016年,在国内首宗医疗器械价格垄断案中,被处以1.185亿元罚款的企业,其主营产品就是心脏支架。除了垄断,“不让价”的卖方强势姿态仍历历在目,如今企业作出重大让步的驱动力在哪,尚需观察研究。寻求利益最大化是市场的天性,降耗材价格,靠的不是美好愿望和盲目信任,而是议价的底气和把控市场的实力。
还要看到,离开了“数量”这个关键因素,谈价格的意义就会大打折扣。当价廉者难得、价高者易得时,价格再低,民众也难以得到实惠;当价廉者质劣、价高者质优时,患者就会陷入要质量还是要价格的两难境地。过去无论药品还是耗材,都曾面临有价无市、低价断供等“中标死”窘境,若想这类现象不再重演,不仅要靠充分的说明和论证,更要靠看得到实效的行动。
心脏支架进入心脏这个重要器官,是救命还是致命,主要取决于产品质量。让心脏支架保持廉价只是第一步,让质量和价格都得到确保,还需迈好更为艰难的第二步、第三步。支架大幅降价令人欣慰,但对此保持清醒不仅不多余,而且是兑现这一利好、稳妥推进耗材招采改革的前提条件。(作者:罗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