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晚,位于广州东山口的农林肉菜市场迎来了结业清场。而仅在一个月前,市场里的摊主们才突然被告知:按照《广州市第8号总河长令》的要求,“骑压在暗渠、影响防洪安全、水环境整治工程施工的建筑,两侧6米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和非住宅类建筑物,一律拆除”。农林菜市场是骑压在百子涌合流渠箱上且占用农林下横路的违法建筑,须予以拆除。(10月30日《三联生活周刊》)
不可否认,为了城市的防洪安全以及水环境的整治而要求拆除相关“违建”,这样的初衷是好的。然而,当前的争议就在于,短短一个月的期限内就要求菜市场里的摊主结束营业并完全撤出市场,这样匆忙的决议是否符合相关程序呢?一开始对于该市场的处置,有关部门就没有及时与市场内的摊主以及周遭群众进行过有效沟通,也没有听取群众的意见,这般“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的行政决议,又是否算侵犯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呢?而且,有关部门在草草给出了一则“拆除令”后,再无下文,对于市场内所有摊主后续的安置,毫无提及;对于市场周边群众尤其是老年人的买菜需求,欠缺考虑,这是不是又显得有些“草率独断”“冷酷无情”呢?
广州的这家农林市场虽说涉嫌“违建”,但在数十年前,它却是为了满足周边居民买菜需求而建。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它实实在在地为市场内近三分之二来自广州以外的摊贩们、为数十家普通的家庭支撑起了生存的稳定与希望,也为附近高度老龄化的社区提供了生活上的极大便利。
然而,突如其来的“拆除令”,无论是对于那些平凡的小摊主,还是对于附近的居民而言,这都是一种令人极为无助的“双输”。一方面,短短一个月内,摊贩们仅靠自身根本就找不到另外合适的摊位,而这也意味着在广州拼搏了数十年后,他们很有可能“又要像浮萍一样重新生活”;另一方面,失去了家门口这家极为便利的菜市场,附近的居民尤其是独住的老人们便只有了超市或是其他更远的市场选择。
因此,一次简单的“违建拆除”,看上去只是一次站在大局、为城市长远发展考虑的理性选择,但实际上,其背后却无意中毁掉了几十个外来家庭对美好生活的自信与希望,切断了部分老年人对理想生活的需求与向往。
虽说城市改造势必是要为城市未来更为长远的发展服务,但是,为了关照多数人而选择以忽视甚至牺牲少数人的利益为代价,这样的城市改造,实在是“理性”得令人心寒。
我们始终相信,一种优秀的城市文明,其优秀首先就体现在最能顾及少数个体的切身利益。因此,秉持着对优秀城市文明的高度看齐,今后对于任何一项关于城市发展的规划建设,哪怕无法做到完美,也该力求尽善尽美。一种方案自然是不可能确保万无一失的,因此,这才需要我们在后续施加以更多的弥补与挽救,争取把事情做到周全稳妥,最大化地保障所有人的利益,而不再让某些被遗落在城市角落里的个体轻易掉队。文/许洪鑫(郑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