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中国正经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进行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我们的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如何才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正确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信祝贺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时强调:“整合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着力提高研究水平和创新能力,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史学创新的重要路径,也是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正确方向的重要方法。
学术发展的实践证明,跨学科、多学科相结合、相融合是实现学术水平提高和学术创新的重要手段。例如,近年来关于中国文明和国家起源、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中国历史发展道路等重大课题的研究,都是多学科相融合而向前推进的。这些重大研究课题的推进和突破也带来了理论上的创新。因此,创设一些能够反映新时代要求的重大融合发展研究课题,并对融合发展作出机构、体制机制上的安排,有利于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从而为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贡献。
举例来说,“‘一带一路’上的古今文明研究”这一课题,就是能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这一课题主要在以下几方面体现“融”:第一,体现学科之融,需要中国历史、世界历史、考古等方面研究力量参与,还需要融合民族学等相关学科,同时与国别史紧密相关,需要研究“一带一路”参与国家的历史。第二,体现古今之融,既需要研究“一带一路”的历史,也需要研究“一带一路”的现实特别是参与国家的现实国情。因此,这一课题是以中国古代史、考古学、中国近代史、世界史、边疆史等学科为依托并且融合民族学、人类学等学科的重大研究课题,需要各方面科研力量进行协同合作。这样的融合研究,显然更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方向。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需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事实上,所谓学问,一个重要体现就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的系统化与对材料的融会贯通、对问题的融会贯通是紧密相关的。为此,首先要加强材料与问题的融会贯通。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涉及不同学科的材料与问题,既要在整理材料上做到融会贯通,也要在思考问题时把相关联的问题联系起来一并考虑,还要把问题与材料融为一体,建立各个知识领域互相间的正确联系。要想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并形成重大成果,必须把不同历史学科的材料与问题融会贯通起来。
做到融会贯通,需要遵循历史与逻辑的有机统一,使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恩格斯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真正科学的理论必然是历史发展的客观反映,是思维逻辑与历史进程的高度统一。只有真正做到历史与逻辑有机统一,才有可能贯通古今,使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形成的研究成果有思想穿透力,能够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
推动相关历史学科融合发展,这是新时代史学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广大历史研究工作者应以此为方向不懈努力。
(作者为河南大学黄河文明协同创新中心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