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不要忽视孩子的“异样沉默”
2020-10-16 16:15:00  来源:钱江晚报  
1
听新闻

一桩小案,一波三折。据光明日报报道,近日重庆一小区一辆奥迪车被划,车主报警求助。监控显示,一名10岁男孩曾碰触车辆并绕车一周。然而,他一直否认划车,称当时在车边逗苍蝇。孩子父亲看监控后也怀疑是儿子干的,双方协议赔偿车主3500元。民警邹兴华对孩子的异样沉默感到蹊跷,调查3天后,终于还了小孩清白。

在这个盛行“浅阅读”的时代,一些人笃信眼见为实、“有图有真相”,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孩子曾触碰车辆并绕车一周,就被先入为主地界定为“熊孩子”,家长还因此进行赔偿。正因为民警的善良与担当、细致与柔软,事实才得以澄清,还小孩一个清白。

以血缘和伦理为核心的传统家庭观念,让父母和孩子之间具有特殊的信任关系。然而,面对视频监控中所谓的“证据”,这位父亲选择了相信技术手段却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换言之,这位父亲内心本对孩子信任度不够,导致他这次否认了孩子的话。

而孩子对父母存在一定的心理依赖,父母是他们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支柱。当他们被外人误解,自然将希望的目光投向父母,父母的不信任无疑是“二次伤害”。面对孩子的异样,民警没有无视,而是凭着敏感的职业反应,通过三天的调查让真相水落石出。

为了呵护一个幼小的心灵,这么做值不值得?答案显然是肯定的。

为“熊孩子”正名,让孩子感受到正义的力量,守护了孩子天真、纯净的赤子之心,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成年人的角色扮演,对他们精神世界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成年人简单粗暴、生硬冰冷地对待孩子,会给他们留下心理裂痕和精神创伤。成年人一次不经意的误解,成年人一次不走心的教育,成年人一次不耐烦的陪伴,都会像石子扔进湖面一样激荡起或大或小的涟漪。

信任的缺失,让“解释就是掩饰”占了上风,孩子的辩驳,很容易被忽略和漠视。孩子的异样沉默,在一些成年人看来,或许就是做了错事被发现而认怂了;可是,在孩子看来,既然“说了也白说”,既然“不管怎么样,反正你们也不相信我”,既然家长不值得信任,自己有什么心里话也不会对父母敞开心扉,这不仅会造成亲子关系的淡漠疏远,也可能阻碍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融入社会。

在权利失衡的格局下,孩子们的声音没有得到足够的尊重和信任。而民警在小案件上不吝投入,这种“柔软的力量”,让被误解的孩子得到了精神慰藉和心理补偿,值得点赞。(杨朝清)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