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随笔】
刚刚过去的“双节”黄金周,被认为是一场因疫情而迟到了9个月的全民盛事:超6亿人次出游、国内旅游收入超过4000亿元、“国庆档”电影总票房居历史第二……这一连串数据所展现出的活力,凝结着举国上下共同抗疫、共克时艰的不懈努力,传递出14亿国人共同坚守的“中国自信”。
与往年“十一”黄金周相比,今年的双节同庆假期呈现出更为鲜明的独特属性。本次假期经济,“补偿性”出游的消费不容忽视,而如何延续这种活力,深挖全产业链快速升级值得深思。上半年受到抑制的公众出游需求,因8天的超长假期而迎来一波井喷式爆发,这背后当然离不开交通、住宿、餐饮、影视等庞大的消费体系合力支撑,更是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优势及巨大居民需求潜力的直接体现。
如何延续假日经济的活跃度?笔者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商业模式,扩大新业态、注入新活力,以“万物可融、多方互联”的思维,促进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积极推动全产业链升级转型,多层次突破文旅体验的空间限制,吸引消费者从“一次出行”变成“长期关注”,化“激情”为“恒温”,才能持续保持居民文旅消费的活力。
本次黄金周中,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受阻的返乡游、情怀游成为众多消费者的主要选择,其中,奔赴武汉感受“英雄城市”的魅力最具代表性。除此之外,徜徉于东北大地感受丰收喜悦,身处山清水秀的乡村感受脱贫攻坚壮举,在全国各大城市联动上演的灯光秀中,“祖国万岁”等字幕让人热泪盈眶……今天的人们对旅游的需求早已不满足于“游山玩水”,挖掘旅游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适时将其打造为富有知名度的文旅创新品牌,既是公众扩展出行选择的现实需求,也有利于加强文化传承。
不同于往年的是,这个黄金周期间,疫情防控依然扎实推进,巨量人口的安全有序流动,凸显了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考远没有结束。据专家推断,随着秋冬季节的来临,疫情可能还会出现一波反弹,这无疑会给刚刚升温的旅游行业带来严峻挑战。对于相关职能部门来说,要继续压实卫生管理和服务保障责任,继续收紧防疫之弦;对于个人来说,在出行中仍有必要牢记并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和保持距离这三条基本要求。而若要从源头上缓解人群密集出行的问题,积极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通过错时休假、错峰出行的方式,延续假日经济的活力,不失为一个积极有效的选择。
(作者:李咏瑾,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