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医院何以成为论文造假重灾区?
2020-09-17 17:09:00  来源:南方日报  
1
听新闻

9月16日,科技部官网刊登《关于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的通报》,公布了九起论文违规案件,对相关责任人分别处以追回项目资金、停止研究生招生资格等处罚,对案件涉及的论文买卖、代写代投第三方相关线索,将按规定移送有关部门依法严厉打击。

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至关重要。从科技部的通报来看,仍有一些项目承担单位在项目和经费管理上不履责甚至弄虚作假、乱作为,少数科研人员学风浮躁、学术失范、诚信失守,严重破坏了科研管理秩序,损害了科技创新良好生态。科技部主动介入调查,对造假者严肃处理,有效震慑了类似行为,也再次释放了对科研造假“零容忍”的决心。

这次科技部公布的九起违规案件中,有七起涉嫌“论文买卖”,医院成为重灾区,再次证明了“论文指挥棒”的弊病。众所周知,医生有专门搞科研的,有专注临床治疗的。对后者,医疗水平才应是考核的第一标准。然而在现实中,不管学术基础如何、平台和条件如何,论文通常是评职称的“硬杠杠”,甚至成为各大医院比拼的“政绩工程”,导致“做一千台手术不如发一篇论文”的怪事,无奈之下,一些医生铤而走险。

由此观之,打击学术造假,固然要加强学术整治力度,形成“零容忍”的联合惩戒机制,但也要破除“唯论文”等评价方式,鼓励创新活动从追求数量转变为追求质量。撰写论文与临床治疗一样,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但现在,医生们为了评定职称,把相当多的时间用于写论文,临床实践反而少了。只有改变评价方式,才能督促更多医生回到临床实践上。

从大方向上看,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也正成为大势所趋。今年3月份,教育部率先提出基础研究“不把SCI论文相关指标作为直接判断”,应用研究“不把论文作为单一评价依据”;7月份,科技部也提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要理性看待学术论文,“不将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等与奖励奖金挂钩”。这些领域的尝试,是对一系列公众诉求的回应,有利于纠偏评价导向,把巨大的创新潜能有效释放出来。

学术造假一经发现绝不能姑息。不久前,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决定开展以能力为导向的考试评价改革,推进突出临床实践的职称评定。这是一个很好的消息,不仅能提升医生的临床水平和技术能力,也可以更加有效遏制医疗界学术不端现象。 (王庆峰)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