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经济大家谈 | 加快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2020-09-12 10:14:00  来源:人民论坛网  作者:张占斌  
1
听新闻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张占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强调,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要继续用足用好改革这个关键一招,保持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

构建新发展格局,我们是有显著制度优势和坚实改革基础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认为,中国的新发展格局必须在“大力度的改革、高水平的开放”这一前提下才能形成,一起来看。

加大改革力度,疏通影响国内大循环的堵点

其一,通过强力改革,加快推进创新驱动战略,打通支撑国内经济循环的全流程创新链条。凡是属于“卡脖子”的技术产业化项目,科创板应优先考虑;凡是能够降低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的,科创板应优先考虑;凡是有利于促进内循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科创板应优先考虑。

其二,加快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新基建作为数字经济、智能经济、生命经济的技术支撑,不仅本身将带来几万亿甚至十几万亿元的巨大投资需求,还将通过数字经济产业化、传统产业数字化、研发创新规模化而产生不可估量的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在这一领域,我们仍存在不少短板,可以大胆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使其发挥作用。

其三,将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要作为重中之重,着力补短板、锻长板。要持续强化产业链要素保障,围绕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依托重点行业产业链供需对接平台,及时帮助解决企业在物流、人流、资金流、数据流等方面的断点堵点痛点问题。要大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支持大企业主导构建创新体系和产业生态,着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构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新型产业合作体系。要巩固产业链综合优势,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现代化水平,加快补齐关键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短板,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其四,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激发社会投资活力,加快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陆续发布了两个重量级文件:《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文件提出了深化关键性基础性体制改革,强调资源优化配置型改革,既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又具有极强的战略意义,是新时代中国市场经济向前推进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五,营造更具国际竞争力的营商环境,推动由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推进简政放权改革和负面清单制度,吸引先进国际资源来华投资发展。以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报告为契机,把北京、上海、深圳、浙江等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的改革做法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并逐渐以制度形式把改革成果确定下来。

推进高水平开放,形成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其一,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深入参与引领国际经济循环。要用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积极扩大进口,以服务业为重点扩大外资市场准入,吸引集聚更多高质量外资企业。这样内需就成为实现全球化战略转型的工具、资源和手段,利用内需来促外需。用内需虹吸全球先进生产要素为我所用,发展创新经济,进行产业升级。如果我们将国内市场打造成吸收全球先进生产要素的平台,那将极大地推动创新经济格局形成,有利于实现产业链向中高端攀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二,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走出去开展国际产能合作。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一带一路”为重点,依托制度集成创新,建设高水平的开发区、自贸区,积极发挥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功效,巩固东盟开放合作的成果,形成更多面向“一带一路”和南方国家的国际大循环。促进商品、资金、技术、人员更大范围流通,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其三,加快中欧投资协定、中日韩自贸区等谈判,与发达经济体建立紧密的产业和市场循环关系。虽然欧洲国家与美国走得近,但美欧存在利益纷争,也存在诸多矛盾,我们有机会争取与欧洲合作。要正确分析欧洲的形势,一些国家与中国合作获利巨大,即使不会进一步深度合作,但也不至于“去中国化”。中日韩产业链、价值链十分密切,相互深度嵌入。应争取早日建成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这个虽有一定难度,但对我们来说必须争取。

其四,打通国内国际循环的痛点和堵点,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畅通国内国际循环,不只是畅通人流、物流、要素流,更要促进国内国际市场规则和标准的有机相容。坚持扩大高水平开放和深化市场化改革互促共进,增强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韧性和柔性,从制度上、技术上、规则上打通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痛点和堵点,畅通国内国际微循环。

其五,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脱钩”,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贯通。坚持进口与出口并重、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粘合度,采取一切措施坚决防止两个循环生态体系“脱钩”。当前需注重恢复国际供应链,畅通外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国内国际产业链,支持出口产品转内销,积极拉动国内消费回升、扩大有效投资、引导外向型企业建立基于国内循环的产业链,促进国内外市场有效贯通。

来源:《国家治理》周刊2020年8月第3期

原文责编/周素丽 臧雪文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