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山区孩子头上也有艺术的天空
2020-08-26 09:28:00  来源:光明日报  
1
听新闻

近期,贵州山区小学的摇滚演唱会刷屏,网络上观看的人数达142万。可能很多人都跟笔者一样,是在泪眼中看完的。组织这样一场属于她们的演唱会,即使只是把山村女孩与“演唱会”这几个字联系起来,要付出多少努力、翻越多少高山、仰望多少次天空,都是难以想象的。这,就是触动人心的原因。刚看到一篇让家长焦虑的文章说,城市中产阶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中,马术排第一,钢琴只能排最后,这条新闻的映衬下,这场为11个山村女孩办的演唱会尤其珍贵。

贵州六盘水海嘎小学,曾经差点因没有老师而关闭。然而,顾亚老师改变了这一切。2018年,为了让孩子们更自信,顾老师带领喜欢音乐的孩子成立了两支摇滚乐队,他在网上发布的一条乐队排练视频,引爆外界对这里的关注。在多方努力下,如今学校有了200多件乐器,建成了六年制的完整小学。11个女孩用一场属于自己的直播演唱会,为这个非凡的暑假画上句号,让演唱会的烟火照亮了整个山村。

感谢那些善良的人,当这些热爱艺术的孩子对着镜头大声说出自己的梦想,有的说想成为摄影师,有的说想成为鼓手,有的说想成为歌手时,人们都在给她们点赞,热情地鼓励她们,没有“山里的孩子搞什么艺术”“还是先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再谈音乐”“现实点吧,音乐当不了饭吃”之类的冷嘲热讽。教音乐的不是体育老师了,山里的孩子敢大声喊出“想当音乐家”了,一群人接力“众筹”帮着孩子们实现自己的梦想,为她们点灯而不是灭灯,这就是进步,是比“多少人脱贫”“多少山里娃考上名校”更让人感到欣慰的进步。

每当谈起山村学校,人们谈起的都是升学率,用本科上线率去衡量,用考上几个北大清华证明教育的成功,凸显改变命运的重要,强调山里的孩子必然要多奋斗很多年,多付出很多,才能和城里的孩子坐在一起喝咖啡。换句话说,他们必须比城里的孩子像“学习机器”,才有未来。用这种价值标尺来评判时,很少有人去问他们的艺术爱好,问他们的梦想。于是,他们对音乐、绘画、摄影、体育的爱好,就完全被埋没了。音乐是体育老师教的,绘画是语文老师教的,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多彩的艺术,只有咬着牙的苦读。一个山村女孩仰望多少次,才能看到音乐的天空?那篇谈中产阶级孩子兴趣班鄙视链的文章中,即使是排在末尾的钢琴,对她们可能也是奢侈品。

乡村孩子跟城市孩子最大的区别,很多时候都不在文化知识上,而在艺术、体育、信息化教育上。有一篇媒体特稿写的是那些跳出大山考上名校的孩子遭遇的“文化休克”,一个细节让人感觉很沉重:“她更‘敏感’的时刻在别处,比如Word、Excel都不会,险些挂掉计算机课。”一个学生入学时加了很多社团,比如象棋社,但很难融入这些圈子,因为社团真正的核心成员早已是参赛的水平。还有一个学生,他大一时,辅导员找到他,和蔼地建议,可以打网球,“这样能更好地融入同学”。2018年1月,北京大学学生资助中心曾在受资助的2017级学生中进行问卷调研,收回的135份问卷中,62%的学生自认学业基础差,半数人自感缺乏自信和不擅长社交。

兴趣不仅是最好的老师,也是让人自信的源泉。顾亚老师帮孩子们组建乐队,就是提升山村女孩的自信,在自信中去学习,与自己的心灵和大山外的世界对话。不是要与那种鄙视链攀比,而是见识梦想的自由和多元,让走出大山的孩子可以自信地以绘画表达,用歌声对话,在摇滚中发掘创造力。从“海嘎少年的夏天”演唱会中她们的笑容和歌声中,我们能看到属于她们这个年龄应有的自信。对城市孩子来说,音乐也许只是无数兴趣班中的一个,但对海嘎爱音乐的山村孩子来说,却是点燃她们梦想、带领她们走出大山的一束光。(作者:曹林)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