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
最近,由一篇满分作文引起的热议,还在持续。浙江省教育考试院近日发布通报称,未经允许擅自泄露考生作文答卷及评卷细节,严重违反评卷工作纪律,决定停止陈建新参加国家教育考试工作。至于其他相关问题,有关部门正在调查核实。
什么相关问题?《中国纪检监察报》一则报道帮读者回忆了一下:主编多本作文辅导书、开设高考作文网课、开展作文指导讲座等。对此,该报记者向相关部门了解后得知,擅自使用评卷信息属明显违规。
“生活在树上”,公道在人心。从公开作文到引来漫天争议,再到焦点转移、殃及己身,“剧情”变化之快,让人始料未及。倘若陈老师有些底线思维、风险意识,预知有此后果——算了,生活没有“倘若”,悔之晚矣。“剧情”演进至此,一篇作文将一位阅卷“常青树”拉下马,如此“战绩”,堪称网络舆论监督的又一个经典案例。
那,然后呢?
较真到底。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自嘲“人微言轻”。但声音、语言,无疑是有重量、有分量的。鲁迅先生就曾呼吁,要说些较真的话,发些较真的声音。较真,就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就是要拿着“放大镜”看小事小节,就是不允许底线被逾越分毫。还记得此前,网友质疑陈老师既当阅卷组长又出书授课时,用的词是“恐有不妥”。在诸多媒体的报道中,也是疑问语气居多。“恐有不妥”、疑问,都说明很多人对此仍有模糊认识。而较真,就是要进一步厘清规则,就是要切实明确底线。
高考,万众瞩目,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所有“较真”,都不是吹毛求疵,每一处细节都应抓住不放。
当然,较真不能只是对此一查到底,还应“举一反三”。多年来,各种高分作文、满分作文吸引眼球,相关辅导书、教材屡见不鲜。其背后是否存在违反评卷工作纪律的情况呢?众所周知,高考评卷工作有严格纪律,严格培训,细致考核,三令五申,层层监管——在这种情况下,有人还枉顾公私界限,明知故犯,靠山吃山,其明目张胆出人意料,其负面影响不必多言。从网友反馈来看,陈老师出书、授课,并非孤例。以此为契机,来次大扫除,值得考虑。
明代理学家薛瑄有言:金有一分铜铁之杂,则不精;德有一毫人伪之杂,则不纯矣。阅卷人员,必须精,必须纯,这一点毫无疑问。在此之外,再回到争议的起点,满分作文、高分作文是否可以公开,如何公开,不妨多方论证、反复权衡。多些讨论,多些“较真”,多些理性思考,这才是投石入水该有的涟漪。(夏振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