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让14天成为一个更好的起点
2020-08-07 09:08:00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熠  
1
听新闻

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今天就要闭幕了。半个月的时长,足以让人记住这届特殊的影视节。

作为中国唯一的国际认证A类电影节,上海电影节是疫情防控常态化后,国内重启的首个影视节。从某种角度看,这次与电影的“重逢”可能有些不完美——因疫情影响,影视节压缩了举办规模,影院上座率控制在30%,进入影厅需全程戴口罩,排片的场次也少了;甚至于最重要的金爵、亚新都取消了颁奖。

影视节的“仪式感”少了,但电影回来了,电影节回来了。这场少了些热闹喧嚣的电影节,反而让人重新思考电影之于电影节的意义——没有影星齐聚的红毯,但首映片的数量没少,电影人与观众的对话潜藏在影片主旨中。影院提供的座位数少了,但影迷观影热情不减,除上海观众外,各地的影迷慕名而来,影视节的辐射力远不限于地域。

或许可以这么说,疫情下重启的影视节,变的只是观影的方式,影视节的多元与包容从未改变。展映片单中,每年都有保加利亚、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展映单元,这意味着世界版图上更多小众电影文化被看见。除了名导佳作,青涩的电影人也能通过创投、短视频单元,迅速崭露头角。

对于这场无前例可循的影视节,上海给出了一份线上线下并举的“上海方案”。疫情倒逼的转型举措,意外孕育出一张漂亮的成绩单。首次打通的“国际影视云市场”吸引超700家海内外展商,抛开线下展位空间的限制后,境外展商第一次占比达50%左右,华纳兄弟、索尼、派拉蒙、环球影业等好莱坞大厂牌,均第一次报名注册。云市场全球注册来宾访问达24万人次,较往年倍速增长,影视交易云市场前所未有地活跃,这是线上空间带来的全新可能性。

影视节因“影”而兴,因影视艺术的交流而盛。当中外影人的线下团聚因疫情而延宕,线上大师班、线上评奖,以另一种方式诠释影视节前缀的“国际”二字。中国导演贾樟柯,美国编剧、制片人詹姆士沙姆斯,法国编剧、导演奥利维耶阿萨亚斯,日本导演是枝裕和,赫赫有名的影人组成影视节的朋友圈,依旧让不同的拍摄经验、艺术理念交相辉映。而在远程视频这一端,端坐在台下的上海观众里,何尝不会孕育出未来的名导、名编剧、名制作人?

影视节只有短短14天,但它的溢出效应却会延伸至更长时间、更大空间。我们能看到,打上“白玉兰奖”烙印的电视剧扬帆出海,书写中国影视艺术的海外影响力;依托“一带一路”电影巡展机制,一拨又一拨中国影片走向海外市场,在国际性的电影节亮相;松江再推“松江16条”扶持新政,助力打造上海科技影都;浦东启动搭载影视后期全流程功能设施的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向海内外影视机构发出“落户”的邀约……可以说,人才、资金、政策、国际化,今天我们谈的影视工业化体系的基础条件,上海都准备好了。而这届特殊的电影节,恰从各个侧面显现着上海迈向“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踏实步伐。

落幕时分,还有一条好消息:截至6日,在国内重映仅一周的《星际穿越》,重映票房超5000万元,累计票房超过8亿元。

影院在复苏,行业在复苏,人们对未来的信心和憧憬也在复苏。上海国际电影电视节,是为影视业苏醒进行的一次暖场,我们更期望,这14天能成为一个更好的起点。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