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18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出版物,内容主要是米小圈在学校的生活、趣事、糗事,以及和同学、老师、父母相处的日常故事,也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作为知名儿童读物《米小圈上学记》却陷入争议旋涡,在多地被列入黑名单,遭遇下架的处理。至于原因,有点令人哭笑不得,说是书里含有“给老师同学起外号”等内容,对孩子的影响不好。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给儿童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是整个社会的责任,作为儿童读物,则肩负着让孩子通过阅读打好精神底色的光荣使命。根据儿童社会学习理论,儿童主要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的重要人物的行为,来进行模仿和学习的。换句话说,儿童读物对儿童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本劣质的儿童读物有可能将孩子带进“沟”里,产生不良的影响;一本优秀的儿童读物能够丰富和充盈孩子的精神世界,从而让他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因此,净化儿童的阅读环境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
众所周知,儿童终究不同于成人,他们之间看待世界和思考问题眼光有着很大不同。比如,在成人世界里,《水浒传》作为名著,值得反复阅读,但在儿童那里却未必如此,所谓少不读《水浒》的道理大概就在这里。再比如,替老师打伞,在儿童看来,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在成人那里就是却成了阿谀奉承。很多时候,成人有必要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去看待世界,只有如此,才能更好理解儿童,更好地教育孩子。
作为儿童读物,理所当然地要写出儿童世界的真实生活,写出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就此而言,儿童之间起外号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或者表达他们喜爱之情,或者表达他们厌恶的情绪,家长们没有必要对此大惊小怪,更不能站在成人立场上对此进行指责。毕竟,这就是儿童世界的真实场景,生活不仅有阳光雨露,也有坎坷曲折,
书籍秉承着正确的价值观,对儿童进行正确引导就足够了。
但是,有关方面对此的处理却多少有点轻率,仅凭一个“排雷”书单,就将许多知名儿童读物下架。比较好的做法是,应该由政府主管部门,或者是权威机构,对相关书籍进行全面鉴定,从而确定是否该下架。相关机构在做鉴定时,应当更多地从儿童视角思考问题,如此才能更好教育儿童。
当然,提倡从“儿童视角”看待儿童读物并不意味着“儿童中心主义”,并不意味着家长和社会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恰恰相反,它意味着从孩子的心灵出发,更好地解决孩子世界的问题,让儿童更好地成长。(杜建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