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学校配“救命神器”兼具急救和科普意义
2020-07-22 16:20:00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罗志华  
1
听新闻

这段时间,深圳部分寄宿制高中校园里发生了一些微妙变化。在校园的某个地方,突然多出来许多神秘的小绿盒子,里面装的是救命神器AED。原来,去年深圳市急救中心与深圳市教育局合作,准备分批次将AED安装在市内寄宿制高中,因为疫情,首批次AED安装配置工作不得不由开学之初延迟到了放暑假之前。这批次AED于7月18日全面安装完工,205台AED顺利入驻深圳69家寄宿制高中校园。(7月20日《南方都市报》)

在寄宿制高中配备AED,难免会面临“是否有必要”“学生会不会使用”等质疑。在火车站、地铁、公园、商场等公共场所都难以配齐AED的背景下,在校园内配备AED就会显得不太急迫。正因如此,学校是否应该配备AED,近年来并没有成为社会热议话题,民众关注的焦点,仍是地铁等人口密集且流动性大的公共场所的AED配备与使用情况。

其实,学校不仅可以,而且应该配备AED。AED作为“救命神器”,能够显著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统计显示,如果在心脏骤停的1分钟内使用AED,救活概率为90%,AED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更要看到,猝死并非成人“专利”,近年来校园猝死事件时有发生,以至于部分学校不得不取消长跑等学生体育项目。这些现象提醒我们,校园不能成为被“救命神器”遗忘的角落。

AED虽然很管用,但公共场所的配备率一直不高,这是现场急救面临的一大难题。比如在地铁和火车站等公共场所,管理者总觉得自己管理的是交通工具,不是医疗机构,在急救方面过于依赖120急救系统,且秉承一种“少做少错,不做没错”的原则,担心在急救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自己的员工做得太多反而惹麻烦,因此在自身急救建设上消极甚至是抵触。倘若AED的操作技能能够得到普及,公共场所对于AED的接受程度势必随之增加。这说明,普及AED操作技能是推广AED的前提条件,而学校则又是普及AED操作技能的理想场所,学校配“救命神器”,是“急救进课堂”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仅科普作用不容忽视,而且有利于调动其他公共场所配备AED的积极性。

配备了“救命神器”的学校,一旦再发生猝死事件,“救命神器”就会迅速派上用场。在平时,“救命神器”不仅可以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作用,而且还可以用于学生的急救演练,使之成为一种教学工具,让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能够得到AED操作技能的规范培训。急救和科普的双重意义,使学校配备“救命神器”更有价值,也更值得推广,只要条件具备,不仅寄宿制高中可以配备,其他学校同样可以。“救命神器”若能在学校得到普及,公民急救素养必然水涨船高。(罗志华)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