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许多地方的电影院重启,一些媒体推出直击报道,传达出欢快喜悦的情绪。
从1月24日院线电影陆续撤档及调档,至今电影院已经“消失”了170多天。就院线一方看,复工这么晚,电影院当然是受疫情影响最为严重的行业之一,多家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为亏损状态;而对于广大观众而言,没有电影院的日子,同样并不舒心。
有人可能会说,与传统的线下电影相比,在线电影平台的优势日渐凸显,比如算法推荐、根据用户喜好进行用户画像等等。甚至一些家电巨头也适时推出画质更优的家庭影院,宣称自家100英寸的超大屏,可以无限接近电影院般的观影体验。然而,不管是在电脑上看在线电影,还是独自在家看家庭影院,都无法取代影院观影的体验。独自在家看家庭影院和影院观影,这是两回事、两种体验、两种审美,不能混为一谈,更不存在所谓的迭代关系。
去电影院看电影,当然有仪式感的成分,比如规定的时间、固定的空间,以及某种正襟危坐的心理期待等,这与在家里、在电脑上观剧,并不相同。就如一位北京市民所说,就是想感受一下电影院的气氛,这不是怀旧,也不是执拗,本质上是一种找回,找回一种熟悉的仪式感,找回能够让自己身心安适的氛围。而这些东西,是其他方式替代不了的。
进而言之,对于很多已经习惯了电影院的人来说,走进电影院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窝在松软的高背座椅里,耳畔滚动着各种音效,眼前闪回着各色影像,本来就是独有的体验。之前的影院封闭是因为一种非常态下的不可抗力,而现在的重启电影院,则是一种接续,一种生活走入正轨的积极信号。这样的消费与其说是一种文化产品消费,不如说是一种想象力消费、审美消费。也只有在电影院这样一个具体的场域和空间里,才能够完成这样的消费。
影院初开,加之有每场不超过30%上座率以及不得销售小吃等各种限制,电影院希望恢复之前的人气,怕是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只要复工复产的键按了下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生产恢复需要时间,文化重启同样需要时间。某种意义上讲,民众精神层面的恢复,并不比其他领域更迟缓。这是因为,去电影院看电影,同样是一种人间烟火气。
当然,影视行业在经过这一轮的暂停之后,注定会重新整合相关行业资源,而随着注意力的分散,未来的电影院以及整个电影行业,确实需要警醒了。文化创制,不是喊喊口号或者固化民众消费习惯就可以了,唯有拿出更多优质的创作方能满足受众需求。
无论如何,电影院开门都是一件好事。走,到电影院看电影去!(作者:斯远,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