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人社局表示,已经提前3个月完成困难家庭毕业生的信息比对,锁定1637名困难家庭毕业生。通过前期帮扶,已有951人实现就业。对未就业的困难家庭毕业生,将采取“一生一策”的措施,为每个人至少推荐3次就业岗位。只要你有就业意愿,就能100%实现就业。(7月4日 央视新闻)
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关系千千万万个家庭的生计,关乎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关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北京市相关部门提早行动、摸清底数,积极作为、尽早帮扶,对症下药、精准施策,不仅帮助一半以上的困难家庭毕业生提早找到心仪工作,还采取“一生一策”等精细化帮扶措施,为未就业毕业生搭桥铺路,重视之深,力度之大,措施之强,值得学习与借鉴。
零就业家庭、城乡低保家庭、残疾毕业生等困难家庭毕业生是一个特殊群体。对于零就业、低收入家庭而言,子女就业直接意味着增收,摆脱贫困指日可待。对于残疾毕业生,就业意味着自强自尊,意味着他们能像正常人一样,靠自己的智慧和劳动立足于社会。全力以赴做好这类人群就业安置工作,能够有效防止贫困发生,有利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助力赋能。
为困难家庭毕业生铺就就业坦途要多用心,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困难和就业需求。比如,有的毕业生家中长辈年老体弱,他们更愿意选择返乡就业,方便照顾家人;有的毕业生学习高精尖专业,适合到大城市一展才华……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也没有相同的就业需求,唯有用心了解,才能让就业帮扶更有针对性。要多用情。很多困难家庭的学生有自卑心理,存在社会融入难度大、就业竞争力低、进取心不足等问题,这就需要就业帮扶怀有更多同理心,多一些感同身受,少一些自以为是,加强心理疏导,为困难学生树立信心、培植志气、鼓足干劲。要多用力。解决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不可纸上谈兵,更容不得拖沓延缓。要出实招,见实效,拿出破题过硬举措,将困难学生扶上马、送一程,使其能够策马扬鞭、纵横职场。
各级各部门要牢记人民至上发展理念,不忘初心、担当作为,切实解决好困难家庭毕业生就业问题,协调好学校、单位、个人三方关系,维护好毕业生利益,为青年毕业生创造好条件,搭建大舞台,使青春之花在奋进之路上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