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截图。
近日,网曝北京鸟巢附近一路口,一只野鸭妈妈带着鸭宝宝们过马路,过往车辆纷纷停车让行,最终野鸭一家顺利通过。专家解释,鸭子过马路可能是繁殖后,带小鸭转移到更大水域活动觅食。
野鸭妈妈带小鸭宝宝们招摇过闹市,这样的场景曾多见于国外城市。对此,我们往往很羡慕,同时感慨,我们的城市何时能见到这样暖心而和谐的场面?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杂花生树,群莺乱飞。各种可爱的小动物从容地出现在人们面前,与人和谐共存,展示它们自然的灵趣,这样的场景该是多么美妙温馨啊。
而今,我们曾经羡慕的场景出现在我们的城市里,而且是现代化程度非常高的超级大都市里。小动物们自如地在喧嚣的城市生存,已经不害怕与人类陪近距离接触,这意味着什么?显然意味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已经持续好转,能给他们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意味着市民的生态保护意识已经显著提升,使小动物们能在友善的城市里能获得足够的安全感。这充分说明,现代化城市完全可以同大自然和谐地融合起来。
有理由相信,野鸭妈妈带鸭宝宝们过闹市之类的场景,在我们的城市会越来越多。在越来越有自然活力的城市里,我们该如何与来到城市安家的野生动物们和谐友好相处?
不妨乐见之。野生动物是环境最敏感的指示物种,是体现人、城市、自然和谐的重要方面。没有野生动物的城市是萧条和寂静的,更是缺乏活力和生机的。野生动物应该是城市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的“精灵”。城市不能只有鸽子、老鼠和野猫,更需要其他乡土野生动物物种。而缺乏野生动物曾经是我国城市与发达国家城市最明显的差距之一。而今,发达国家城市常见的场景,在我们的城市也能见到了。我们乐见小动物们在城市安家,同时,我们也要接受小动物多起来以后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困扰”。比如,小动物们穿行闹市,我们要让行让道,可能会耽搁时间;比如鸟多起来以后,鸟鸣声会成为噪音源,鸟粪会成为污染源。但是我们必须乐于接受并宽容这样的“困扰”。
做到不打扰。小动物在闹市“招摇过市”,说明城市对它们来说是够惬意而安全的。我们要小心翼翼地维护这份惬意与安全。接纳它们,但又不打扰它们,才是我们面对小动物们的正确姿势。今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为我们如何与小动物们和谐友好相处提供了指南。我们不要有捕捉、追逐、惊扰、随意投食、引诱拍摄、制造高分贝噪声、闪烁射灯等干扰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行为。哪怕是进行芦苇收割、植被修剪,也要避免影响它们的栖息环境。在不打扰的同时,可以友好地接近它们,友善地跟小动物逗乐嬉耍。市民可经常参加非损害性野生动物活动,如科学喂食、观察、摄影、科研等。
友善呵护之。在野生动物遇到麻烦时,要及时提供帮助与救助。比如遇到野鸭妈妈带小宝宝们穿行闹市,可以悄悄尾随保护,直到它们安全到达新的栖息地;有关部门可以发起庭院野生动物计划活动,为野生小动物在庭院、小区安家,给市民提供咨询和技术指导;为野生动物营造更自然栖息环境,改变原来园林设计、营造和管理一直以植物为核心,极少关注野生动物的状况,通过生境营造、辅助招引、观果植物应用、减少植被过度养护,保持植被的自然风貌,从而更适合野生动物的需要;城市的绿地、草坪,最好有接连自来水装置的水池、小溪,即使旱季也不会让野生动物口渴和无处洗澡,等等。
一座有自然活力的城市,不但需要天蓝、云白、水清、树绿、花红,也需要黄鹂深树鸣,游鱼川上乐,林深时见鹿。如果我们在中国的城市里,时见野鸭妈妈带着小宝宝们无忧无虑地穿行闹市,见到麋鹿立于街头,那一定是让人羡慕的和谐美好的人居环境。(梁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