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共产党员网推出“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辑之“‘长相一样’的贫困户们”,讲述了村支书“老刘”报送的贫困户信息对照采集表上贫苦户的照片一个样,还说“都是一个村的叔伯兄弟,长相差不多”;此外,在扶贫宣传栏里,还将“柳湾村”误为了“吴山村”,村支书承认“都怪我偷懒,照抄邻村的宣传设计,连名字都忘了改”。这两件看似十分荒唐的“怪事”,的确“源于生活”!
为切实抓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期实现,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近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专门印发通知,加强对七省区纪委监委2020年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指导,要求把纠正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表册上“‘长相一样’的贫困户们”,各级纪委监委以及其他监管部门,必须睁大“火眼金睛”,让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无处遁形。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从纠正“浮夸”到大力倡导实事求是;从践行群众路线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质就是要以民生为本,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不能搞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但是,由于受面子思想和错误政绩观的影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些政府部门和基层单位都渗透得比较深,似乎形成了“潜规则”。一些形式主义的方法论,有时还成为他们“成功”的经验。就像“‘长相一样’的贫困户们”,倘若不是被发现“不对劲”,就有可能蒙混过关。资料搜集尚且如此,那还谈什么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呢!
当然,任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都不是单方面的。作为被检对象,有些形式主义往往就是“摸透”了检查者的心思而做出的“对策”。在错误的政绩观和价值观面前,有些负责检查的上级其实是“心甘情愿”被骗,“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大家都愿意看到的。如果一旦发现了下级在工作中“不对劲”的蛛丝马迹,就毫不放过,并亲自参与整改,这般“明察秋毫”,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又怎能蔓延!
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要彻底摒弃形式主义,单靠一线的基层干部是不行的,只凭一些空洞说教更是行不通的。一方面,领导干部要把“政绩”树立在老百姓的心中,而不是写在资料里、贴在宣传栏,唯有一步一个脚印,才能走得实在;作为各级监管部门,更当在监督管理中炼就一双“火眼金睛”,对“长相一样”者精准识别,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才能顺利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