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院士”直播1小时,卖完25吨土豆!长期与土地打交道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一直在帮助贫困地区群众通过种植土豆、三七等脱贫致富,土地和农民成了他最好的朋友,也让他有了“农民院士”的称号。(4月14日 中国新闻网 )
近年来,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并非新鲜事,效果也不错。特别是今年遭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不少地方出现农副产品滞销的情况下,一些专家、党员干部、领导干部也化身“网红”,为当地农副产品宣传、吆喝,亲身参与直播“带货”,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滞销压力,减轻了困难群众的收入压力。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的大考之年,打赢2020年“收官战”,关键之一就是要确保困难群众增产增收。只有让群众的努力付出转化成经济收入,把增强群众脱贫的积极性主动性,转化成群众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致富自觉,才能有效确保脱贫攻坚的效果和质量。具体来说,要让群众的劳作有效转化成经济收入,除了要通过大力转移劳动力,帮助群众通过务增加收入外,就是要帮助群众搞好农副业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稳定的基础上,不断增加困难群众的经济收入。
要确保群众通过农副业生产增产又增收,产品的销售非常关键。就农副产品销售而言,包装和宣传虽然非常重要,需要真正在市场上打出品牌,赢得消费者的口碑。化身“网红”,走上直播间,推荐、宣传当地农副产品、特色,对于销量肯定有很大帮助,毕竟在更多消费者心中,“公家人”所代表的就是“诚信”。
但是,如果产品价格缺乏竞争力、质量有问题,即便消费者能为其买单一次,恐怕也不会有第二次。所以,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特别要把好质量关,决不能夸大宣传、以次充好,甚至货不对板,否则,不仅难以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农副产品滞销的问题,更会对当地农副产品的形象带来负面影响,甚至还会影响当地脱贫攻坚的步伐。
“农民院士”的称号,固然自带“光环”,但工程院院士朱有勇,1小时直播“带货”就能销售25吨土豆,消费者真正愿意为其买单的,除了有院士亲自“吆喝”、大力推荐的因素外,当地土豆“皮肤好、体格大,一个就能炒一大盘”等优质特点,才是关键所在。
通过直播“带货”助农,无疑是解决农副产品滞销的有效途径,也是助力困难群众脱贫致富的具体举措,但坚持以“质”取胜,才是“硬”道理,以实为实,才能赢得市场青睐。(钟国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