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之年。脱贫攻坚是关系着群众生活与发展的头等大事,这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因此,必须把准作战方向,用好“加减乘除”运算法,变压力为动力,化危情为机遇,不胜不休、乘势而上,以全胜之势夺取“防疫”“脱贫”双胜利,交出人民满意的脱贫攻坚“答卷”。
做好人才战贫的加法。选优配强“战贫”人才,要拓宽选拔机制,多渠道引才、多平台聚才,拿出位子、给足舞台、提升待遇、大胆选用,健全政策环境、创新体制机制,打破“唯学历论”,摒弃“就职称选”,刚柔并济齐上场。努力打造各类人才相互融合、优势相长的人才精准扶贫新格局,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让贫困地区的自然要素活起来,念好人才经,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让“肥水”尽流“扶贫田”,壮大攻城拨寨、除难破困之势,推动扶贫工作巩固提升见实效。
做实形式脱贫减法。在脱贫“摘帽”上做好“减法”,是脱贫攻坚中的重要成绩,也说明了脱贫攻坚的工作却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一些地方为了脱贫“摘帽”出现了一些为了“摘帽”而“摘帽”的问题,一些贫困户在扶的时候能够“扶起来”,但是扶贫工作结束又“倒下去”,这样的扶贫方式只是表明上的脱贫,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杜绝形式脱贫、表格扶贫等这些形式主义,做好扶贫工作“回头看”,增强贫困群众自强的能力,即便扶贫干部、扶贫工作离开了,也不返贫,这才是脱贫攻坚的真正意义所在。
做强扶贫产业乘法。引回脱贫带头人只是第一步,支持其创业兴业、夯实脱贫产业基础才是重中之重。要充分发挥基层优势产业的聚才效应,抓住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等政策优势,搭建一批既适合基层发展需求,又能满足人才作用发挥的产业平台,以产业链条、产业集群,吸引人才向基层聚集。通过大力培育特色支柱产业,推进“项目聚才”和“项目引才”,多形式、多渠道挖掘培养本土专家人才,建设一支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领军人物”,缓解农村人才“饥渴”现状,把“输血式扶贫”转变为“造血式扶贫”,不断提高服务效能,培育创业人才,搭好资源平台,唱好协同发展的“擂台戏”。
做好作风不实除法。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党员干部作为剩余贫困群众实现脱贫的“责任人”“主心骨”,要视贫困群众为亲戚,多串门攀亲,看看米缸子、揭揭锅盖子,增强对群众的血肉感情,知民之所思、察民之所虑、帮民之所需,群众期盼什么、我们就干什么,把心思用在推动贫困群众增收上,把精力放在狠抓脱贫攻坚上,形成村干部人人想事干事、帮扶干部“走心”不“走神”的良好氛围,这样就能主动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实作风,画好最大“同心圆”。(曹瑞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