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封城措施的解除,标志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进入了新阶段。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社会生活重归常态化轨道,将成为下一阶段主色调。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巨大冲击,影响不仅及于当下,也必定影响深远,其对中国经济造成的冲击远超非典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停摆,经济循环链条和节奏被打断,相当部分的国内和国际产业链断裂且重组无期,市场供需两侧都需修复。这些现状都对后疫情时期的经济发展构成了挑战。不过,从经济复苏角度看,只要需求端稳定且不断扩张,就可以不断向市场发出信号,从而使市场依据需求配置资源,重振经济。
扩大内需,是后疫情时期经济发展的首选。而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基础、提升就业质量则是扩大内需的首选。没有就业,就没有内需;就业规模不扩大、就业质量不提升,内需就扩大不了。要稳就业,归根结底就要稳定和大力扩充与发展吸纳就业的“蓄水池”——中小微企业,由此才能使经济活起来,使公众有钱挣,继而产生消费能力。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小微企业造成的冲击最大,产业链的断裂和重组也对中小微企业造成了严重,甚至是致命影响。因此,复工复产、恢复经济的第一步,就是想尽办法使中小微企业活下来,恢复元气,再图发展。
为此,不仅金融政策要向中小微企业倾斜,在一些行业和产业链中居重要位置的大企业,也要在恢复或重构产业链的同时,支持、扶持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帮助它们渡过难关。在中国,中小微企业吸纳的就业人口多达几亿。没有这部分人口的就业,内需就是一句空话。就业稳,内需才稳;内需稳,市场才稳;市场稳,经济才稳;经济稳,社会才稳。由此,稳就业,是扩大内需的一体两面。
在当前情况下,使中小微企业活下来、稳定下来,重新嵌合进产业链和经济循环中,就要为中小微企业解决实际困难。经此一疫,许多中小微企业的供需链条断裂、人员和人才流失、合同违约、贷款超期,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政策予以协调,帮助中小微企业理顺关系,重上轨道。从一些地方已经采取的措施看,减免房租、减税降费、贷款展期以及停息贴息免息、专项扶助基金、以工代赈等政策,都对中小微企业生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陈束,系媒体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