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和小区封了,但是生活的脚步不能“封”住。多些“活鱼上桌”式的民生关怀,就要更多体会老百姓的衣食冷暖,把民生保障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温度。
“鱼来了!”近日,越来越多的活鱼“游”上了武汉市民的餐桌。不少市民买到或分到了活蹦乱跳的鲫鱼、草鱼、鳊鱼、鲢鱼,欣喜地拍照发朋友圈留念。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吃上鲜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活鱼的打捞、储存、运输相对要求较高,尤其是城市封控、运力不畅的情况之下。如何有效组织和对接,把新鲜的活鱼第一时间送到市民手上,对当下的城市运转提出不小的挑战。
湖北是“千湖之省”,水产资源非常丰富,爱吃鱼也是很多家庭的饮食习惯。红烧、清蒸、干煸、油炸,武汉人对一方水土的热爱,也凝聚在对鱼的各种烹饪之中。对于很多武汉市民来说,一口鲜美的鱼汤,不仅是一种味蕾依赖,更是对城市封控之下生活保供更细致、更人性化的一种期望。“武汉人喜欢吃活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多组织供应……”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不忘细心叮嘱。这份温暖的民生关怀,让武汉市民倍感亲切。
从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至今已经快两个月时间。武汉人民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才有了今天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态势。正视武汉市民对改善生活的期待,就要多从普通市民的角度想问题。把吃到新鲜鱼的期望,变成活鱼进社区的现实,考验的是城市封控状态下的治理水平和民生温度。有针对性地打通活鱼供给的梗阻环节,增加活鱼的市场投放,打造产、供、销的整体链条,提供适合批量团购的配送方式,才能让更多市民以亲民的价格吃上盼望已久的美味。
一条活鱼“游”上桌,是民生保供工作向纵深推进的一个侧面。连日来,咸宁市持续向武汉捐赠鲜鱼,各社区在分配时事先征求意见,优先照顾困难家庭和独居老人,既让许多市民受益,也让邻里关系更温馨。武汉市内诸多水产养殖基地,也为社区提供点对点配送。不仅是一条活鱼,过早的热干面套餐、刚出炉的面包蛋糕、当季的春笋红薯尖等等物资,也通过各种渠道顺利进入市民的网购清单。政府补贴的10元蔬菜包,品种越来越多样,让更多家庭得实惠;还有学生和上班族的文具用品,各种满足特殊需求的生活用品,都在增加供给……
小区封控着,但是生活物资供应的脚步不能“封”住。多些“活鱼上桌”式的民生关怀,就要更多体会老百姓的衣食冷暖,把民生保障工作做细、做实、做出温度。袅袅升起的人间烟火,蕴藏着信心和希望。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要循着这股烟火气,与老百姓心意相通,在保障措施上与人民群众达到情感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