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战更新成绩单。国务院扶贫办日前发布消息称,继2019年年底西藏宣布所有贫困县退出后,截至今年2月底,河北、山西、黑龙江、河南、湖南、海南、重庆、陕西等8个省市的所有贫困县也宣布脱贫摘帽。
如果简单梳理贫困县“摘帽”的时间线,或许更能掂得出这条消息的分量。2016年,全国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虽然数量不及贫困县总数的零头,但这是自1986年国家设定贫困县以来,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2017年,扶贫办官网数据披露,125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18年,贫困县中“摘帽”者数量已经过半。2019年,340个左右的贫困县新加入“摘帽”行列,是3年前的12倍多。如今,多个省份已经实现贫困县“清零”。
从点到面,从快到慢,作为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一个侧面,贫困县的“转身”速度和姿态,印证了精准扶贫战略的正确性,展现了中国脱贫的韧劲。尤其是在当前的语境下,这种极有说服力的事实也再一次说明,中国经济有着不小的回旋余地和弹性空间。
“贫困县”的帽子是摘掉了,但并不是帽子一摘就万事大吉了。摘帽的贫困县内仍有数量不一的剩余贫困人口,这些退出县需要继续把脱贫攻坚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力争实现县域内贫困人口的全部清零。此外,防止返贫和继续攻坚同样重要。有官方数据统计显示,已经脱贫摘帽的人口中,仍有约400万人处于“摇摆”状态,或因病、产业和市场变化而出现返贫情况。尤其是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继续加大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对贫困地区的扶贫产业后续发展、劳动力外出务工等一系列事项都将产生影响,增加脱贫人口返贫的风险和概率。对此,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做好监测和预警,积极做好应对,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对因疫返贫等情况做到早发现、早帮扶,尽可能缓冲这一波冲击,巩固来之不易取得的脱贫成果。
脱贫攻坚是一场限定时间内的达标赛。前有不断逼近的时间节点,后有不断超越并提前撞线的队友。这对仍在做艰难冲击准备的一些地方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但为抢时间、抢进度而牺牲脱贫的真实性和规范性,并不是从压力到动力的正确转化之道。脱贫攻坚,从来也不是为了数字上清零,而是为了保障每一个具体个体的现实生活,因此耍不得花枪,动不得手脚,要不得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也唯有如此才能真正经得起人民和历史的检验。
脱贫攻坚如爬山过坎,越到最后,剩下的“硬骨头”越难啃。但也要看到,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我们的选择,当然也包括打开致富之门这件事。舆论声量较大的“县长带货”即是一例。有媒体盘点,近两年来,至少有60名全国贫困县县长扎堆涌上电商平台,玩直播卖农产品,成功蹚出一条条脱贫致富路。不断充实的脱贫攻坚“案例库”,让我们对全面小康实现如期收官的信心更加坚定。而脱贫攻坚中所迸发的创新和奋斗精神,则让我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
(作者:王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