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不少企业来说,突如其来的疫情,对生产经营活动产生了一定影响:不复工,经营压力大;复工,又面临疫情扩散的风险。
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也要统筹兼顾。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积极推动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统筹做好“六稳”工作。这一重要指示,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遵循。
疫情之下企业遇到的困难,需要政府与社会、企业与员工共同面对。疫情当前,无人能置身事外,只有各自担当,才能共克时艰。病毒无情、生命至上,我们倡导企业要有大局意识、具备家国情怀;考验面前尤需担当,各级政府必须设身处地考虑企业的困难,推动实施一批精准惠企的政策。针对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复工延期、人手紧张等现实压力,日前江苏苏州、盐城、徐州、无锡等地相继出台惠企政策,涉及加大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稳定职工队伍等多个方面。对于企业来说,这些政策犹如一场及时雨,有助于缓解运行压力,提振抗击疫情、推动发展的信心。
出台惠企政策,关键在于精准有效,紧扣各地发展现实,直面企业实际困难。比如,对受困于资金紧张的小微企业,可以降低融资成本、完善信贷服务;对于因为突发疫情遭受损失的企业,可以减免房租、延期缴纳税款;对于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如期履约的企业,可以想方设法帮其渡过难关。推动企业复工复产,需要帮助企业做好复工后的防护,从保障口罩、消毒剂供应,到鼓励开展不见面、不接触业务,充分保障好广大员工的生命健康,让企业安心复工复产。
在出台惠企政策、狠抓落实落细的基础上,政府部门也不妨以此为契机深化“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比如,以网上办、自助办、掌上办、咨询办等形式推动“无接触服务”“不见面审批”“零聚集服务”的常态化、常规化。又如,将大数据融入城市管理,打破部门壁垒,推进数据和信息的共享,加快建设智慧城市。这次疫情,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们从各方面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深化改革、查缺补漏,才能最大程度减少疫情影响,让经济社会发展重回正轨。
企业是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创业创新的重要力量。只有帮助各类企业克服发展困难、战胜疫情挑战,让企业吃下定心丸,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稳定运行,回应好民生关切,持续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为本报江苏分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