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管好大城小事要多“提智增效”
2020-01-15 18:55:00  来源:北京日报  
1
听新闻

  “建议用人脸识别技术,对所有的电动车骑手建立档案。”正在进行的北京“两会”上,有政协委员针对外卖骑手违章乱象,从科技角度给出了建议。

  提起外卖小哥,除了准时抵达的高效便利,不守交规也是这一群体的共性标签。放眼十字路口,骑手横冲直撞、逆行加塞的身影随处可见,甚至红灯亮时交管人员拉上自行车道栅栏后,不少人仍会强行拐上机动车道扬长而去。“马路杀手”肆无忌惮,让交管部门十分头疼。一方面,除了“黄色”与“蓝色”之别,电动车上再无其他可表明身份的标识,无疑给交警追踪执法带来巨大困难。另一方面,电动车快速灵活,所涉违章多半轻微,交警若逐个排查阻拦,执法成本太高,还很可能伤及他人。从这个角度看,用“人脸识别”为骑手建档立卡实现低成本的追踪监控,不失为破解问题的有效思路。

  城市治理,管的多半是天大的小事,影响市民幸福感的主要变量也大多是类似交通违章这样的“小恶”。比如,消防通道总被占用,小区井盖屡屡丢失,建筑垃圾随意丢弃……种种陋习看着虽小,积少成多便会对一座城市的正常运转、百姓的生活起居产生“质”的影响。更无法忽视的是,这类“细枝末节”往往涉及个体众多,又分散在各时、各处,管理者往往鞭长莫及。在现实中,不少监管部门为了立竿见影解决问题,常诉诸“突击式执法”“运动式执法”,可“一通操作猛如虎”后由于缺乏长效机制,往往陷入“打地鼠”的游戏怪圈,到头来只能被问题牵着鼻子走。

  监管力量捉襟见肘,向科技借力无疑是增加治理效能的必由之路。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之所以炙手可热,恰是因其可以成倍提高人们看、听、想的效率,将其用于城市管理也可起到“1+1>2”的效果,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开动脑筋,调动多方参与的积极性。在这方面,北京已有不少生动探索:道路电子监控配以大数据技术,精准追踪让违规渣土车无处遁形;电子收费桩全面铺开,困扰多年的停车乱收费问题销声匿迹……事实表明,以科技之力不断更新监管“装备库”,将实现城市治理的“提智增效”。

  科技变革时代,科学化智能化标定着城市新的成长坐标。北京科技创新资源丰厚,大城小事的解决多从科技上想想辙,不仅能丰富城市治理维度,形成的“北京经验”对其他城市也有借鉴意义。(鲍南)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