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制度优势要从“事上见”
2020-01-15 18:03:00  来源:北京日报  
1
听新闻

  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政务咨询会日前举行,有细心人发现:今年生态环境局咨询台前有些冷清,与往年颇为不同。对此,局长笑言“我们特别高兴,因为这说明北京的天儿好了,环境改善了。”

  自2013年“史上最严”大气治理政策发布以来,北京一直处于蓝天保卫战的最前沿,剑指“每一微克”的不懈努力,换来了“气质”的持续向好。数据显示,2019年,本市PM2.5年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创监测以来最低值,且全年未出现严重污染日。放眼世界,面对大气污染,英美等发达国家多是花费几十年时间才扭转了污染严峻的局面。相形之下,中国生态治理的有效性相当亮眼。回顾区域联防联控、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关停“散乱污”企业等强有力措施,不能不令人感慨,这场攻坚战之所以迅速取得目前战果,奠定了基本格局,归根结底还是源于我们的制度优势。

  事实上,无论环境污染、极端天气还是水火天灾,对任何一个国家、一座城市都是巨大挑战。而以什么样的姿态去应对处理,最终效果如何,见证着政府的担当,也是治理能力的直接体现。说白了,真的是“事上见”。这两天,因澳大利亚山火肆虐,朋友圈一篇“33年前大兴安岭火灾”的文章刷屏。必须要说,澳大利亚山火硝烟漫天、血色密布,但当年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同样损失惨重,及时扑灭付出了巨大代价。没有任何一场灾难应该被赞扬,网文由此举例很不妥当。但大灾之时,制度的差别和优势确实存在,不应该被忽略,更不应被否认。数据显示,参与大兴安岭扑火的军、警、民共5.88万人,所有人不眠不休奋战火海28天,才取得了悲壮胜利。同样,2008年汶川地震,十万大军驰援,被称为“弃枪扛锹的救援长征”。在中国,大事风波来临,政府绝不会行动迟缓,绝不会任灾害吞噬家园,这是社会的普遍共识。

  正如北京消防所言:我们不听吹牛耍嘴皮子的漂亮话,为大家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才叫真本事。遇到问题能解决问题,就是尽责担当,一等二拖高高挂起,就是政府对人民的失职,这是最简单不过的道理。而迅速高效的行动,来自于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我们的制度可以集结最为广大的社会力量,在有限时间内充分调动整合资源,投入到最紧要的任务中去;来自于守望相助,万众一心,同风共雨;当然,也来自于无数人的忠诚担当、尽职尽责,有那么一大批人,始终坚守在“灾难”与“群众”中间,那一道以生命作为代价的隔离带上。这套制度,确实是应对难题的有力底气、守护平安的坚固屏障。

  国家要发展,城市要升级,历程中的大考不断,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持之以恒,但“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治霾也好,抗灾也好,靠的不仅仅是技术,还有初心、还有责任,还有对这片土地的热爱。(胡宇齐)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