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视新闻曝光小红书“种草经济”背后的评论营销产业链,引发众多网友关注。
对于“造假”问题,小红书回应称,对虚假笔记及恶意刷量采取实时打击,一经查实严厉处罚。截至目前,小红书已经在2019年处理涉及黑产账号1881万,作弊笔记439万篇。
平台的积极回应显示了其纠察整改的决心,但也应看到,假评论、假流量在网购行业乃至整个互联网,仍是难以剜除的毒瘤。在网络上搜索“软文、代写”等关键词,明码标价、套餐服务仍然层出不穷。当“虚假种草”以产业链形态暗长,其危害远不止伤害了那些听信博主“拔草”买到次品的消费者,更是腐蚀到了互联网商业生态。
在曝光度决定购买行为的商业模式下,一些卖家愿意花钱“买流量”。通过一篇篇精美的图文展示商品的优越性,大量的“点赞”和“评论”作为其他消费者对商品的判断和参考。那些“刷单服务”的购买者们付出了成本,而那些更有诚信的卖家们却失去了公平交易的机会,电商平台也为此遭受着信誉损失,这般多输局面,最终成了市场参与各方不得不承受的最差选择。
我国《电子商务法》明确规定,经营者要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以虚构交易或者是编造用户评价的方式欺骗、误导消费者。专门从事水军行业的人员为了获取不法利益,不顾客观事实,大量地发帖、“灌水”、刷流量,这种行为实际上侵犯了消费者和其他正当经营者的合法权利,情节严重的涉嫌犯罪。这意味着,那些靠“假流量”生存的商品企业早晚要被淘汰。
互联网企业更应关注的是如何做好产品,而不是不计手段、成本地获取客户,产品不好,获得的客户也很难留得住。
想要遏制“刷单”“刷量”,还“种草经济”一片阳光,必须多管齐下:
一直以来,立法滞后和监管空白让电商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政府作为市场的调控者,其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一个行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刷单“刷量””现象,政府需要首先引起重视,细化《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积极落实。
“刷量”“刷好评”现象的屡禁不止,平台难辞其咎。要想解决“刷量”“刷好评”问题,平台层面首先要表明态度,坚决反对。对于商家出现的“刷量”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此外,还应通过社会机构与平台之间相互配合,更全面地对“刷量”行为进行监督治理。
同时,电商平台也应优化排名制度,不再把类似“评论数”“点赞数”等作为排名的唯一依据,而是把诚信度、资质等作为更重要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