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缓解停车难 会加更要会减
2019-12-02 09: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盛文虎  
1
听新闻

  一字之差,往往就是理念上的转变。

  面对停车难的“城市病”,更多的政府官员开始说“缓解”,而不是最初的“解决”。短期来看,停车难无法彻底解决。这是结构性难题使然。以南京为例,一边是年均20多万辆的机动车保有量增速,一边是城市高速发展导致公共空间不断被挤压,光靠新增车位、共建共享、技术创新,腾不出多少地方,更无法满足快速壮大的“有车一族”。

  正是明白了这一点,南京在做车位加法的同时,也开始做减法。

  减什么?先减道路压力。南京2014年进入“高成本违停时代”,罚100记3分的代价,让不少车主出门要掂量掂量,“没地方停怎么办”。新街口车流量最大,那就通过价格杠杆调节停车需求,24小时200多元的停车费,专家们说不够,还要再贵点。南京出台“八高八低”的停车差异化收费政策,引导车辆绕开拥挤的城市中心。

  再减停车预期。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顾大松曾经担任两届南京城市治理公众委员,他一直坚持一个观点,新街口地区不该再新建停车场。为什么?停车预期不降,核心商圈多10个停车位,可能会引来100辆车,结果适得其反。

  失信行为同样要减。共享车位是好事,但失信行为会让好事变坏事。租用共享车位的车主到点不走,反而会让好心的主人无处可停。建立停车征信记录,超时一次,车辆信用信息区域内共享,往后再去哪里停车就要费点事,让人们从“不敢失信”开始转变。

  能从根本上缓解停车难的,实际上是要鼓励越来越多的人绿色出行。这对城市是另一种考验——公共交通是否足够发达。南京地铁每天运送353万人次,已经间接地帮助地上缓解了不少压力。如何进一步完善发达的公共交通体系,延伸到城市的每一根毛细血管?这不是投放几辆共享单车就能做到的。城市要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南京的路面泊位占比仅为2.5%,在全国特大城市中处于较低水平。数字背后,体现的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道路是用来通行的,南京并没有把路权无限制地用于停车。这也是南京在车辆持续增加的情况下,依然能实现拥堵指数下降的秘诀。

  小小一辆车,事关城市大民生。缓解停车难,不仅是让车辆有地方可停,更是让人们能够放心出行,不再为了一个车位争得面红耳赤,不必动用全家老小上阵,提前下班赶路。无论何时出门,都能舒适准时地到达城市任何一个地方。

  这是人们向往的美好生活。

标签:
责编:郭蓓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