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反家暴靠网更得靠法
2019-11-29 15:34:00  来源:北京日报  
1
听新闻

  网红博主控诉男友恶行,劣迹艺人再陷伤人风波……本周,多个关于家暴的话题登上热搜。目前,“家暴网红”涉事男友已因故意伤害等违法行为被公安机关拘留。

  热议背后,是触目惊心的社会现实。有统计表明,全国2.7亿个家庭中,有30%的已婚妇女曾遭家暴。而家暴不只是女性的“专利”,男性、孩子、老人等群体,都有可能生活在暴力阴影之下。从现实来看,施暴者屡犯不改,受害者身心受创,甚至引发血案也不鲜见。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而家庭暴力则被视作“家庭癌症”,带来的影响绝不是“家事”那么简单。

  上网控诉家暴,当然是种方式。但目前看来,热门新闻中的受害者往往都是网络红人,或和“名人”“艺人”相关,如果不是自带关注,她们恐怕很难获得声援。再加上家暴本身的隐蔽性,选择沉默“隐忍”的其实还是大多数。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便能勇敢站出来,不少受害者更多寄希望于舆论而非法律。究其原因,很重要一点是过往案件没有形成强大示范效应。很多时候,家暴要么被当成家庭纠纷无人理睬,要么批评教育不了了之,哪怕施暴者受到法律制裁,也大多缺乏痛感。

  反抗家暴,不能靠受害者“鱼死网破”的孤勇,也不能靠舆论“不痛不痒”的谴责,法律当更有作为。目前,我国相关法律对家暴的认定标准逐渐明确,追责范围有所扩大,但要取得更有力的震慑效果,恐怕还要加大执法力度。从完善查证机制,到依法惩处,当严之又严。在此基础上,后续保护也要跟上。防止举报者被报复,妥善安排受害者尤其是儿童等弱势群体的生活,等等。在这方面,其他国家有些经验值得借鉴。如受害者可向法院申请“民事保护令”,要求施暴者远离自己,如有违反同样视同犯法;再如警方借助专业系统评估受害者“未来遭遇”,一旦发现风险过高,就会提供相应的“避难场所”……反家暴保护网越织越密,这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应有之义。

  “你打电话,我们来阻止。”在伦敦,有这样一则反家暴运动的警示语简单而又充满力量。给施暴者足够震慑,更多受害者才能勇敢为自己发声。(郑宇飞)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