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25岁立遗嘱,不妨看作一堂人生课
2019-11-28 09:42:00  来源:广州日报  
1
听新闻

  25岁生日那天,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二登记中心法律专员崔文姬立下了一份遗嘱。该事件还一度登上了微博热搜,不少人觉得这么年轻就立遗嘱是一件稀罕事。实际上,像崔文姬这样的人越来越多,全国已有236位90后走进中华遗嘱库。而在9月份的媒体报道中,中华遗嘱库登记保管的“90后”遗嘱还只有178份。

  几个月来,媒体多次把“90后立遗嘱”作为讨论的热点话题。其实,相当多人积极地认为,既然死亡是迟早到来的人生终点,与其视而不见,倒不如及早懂得面对,恐怕更能换来现实人生的洒脱与自在。像那位媒体镜头下的郑先生所说的,写遗嘱的时候挺有感觉,好像一切都释怀了一样。

  既然借立遗嘱之机早做人生打算是好事,那人们在谈论立遗嘱出现年轻化“苗头”时,到底在担心什么呢?一类观点担心,太年轻立遗嘱反倒会招致厌世情绪。另一类观点认为,立遗嘱的确出于个人意愿,但那是成年人的权利。言下之意是,25岁的人成熟了吗?还有一类观点则认为,这么早立遗嘱不太吉利。

  第一类和第三类观点都涉及生命意识的问题。对一个25岁的人来说,他/她所面对的,更多是未来的风险与不确定性,而不是正在和将要老去的现实。所以,第一种观点觉得,这么年轻就因未来的不确定性立遗嘱,要么是小题大做,要么悲观厌世。第三种观点恐怕和中国人忌讳谈论生死的习惯有关,觉得人生旅程才开始就谈论终局会带来不好的运气。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伴随资源要素全球范围内的迅速流动和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未知的社会风险也在增加,个人承担的社会压力似乎更大了。年轻人树立与当下社会生活所适应的生命意识,是有必要的。生死问题不但不应避讳,更不应神秘化,而且应该在成年之后,越早认识清楚越好。知道了人生的终局,会理解一切开始和结束,会接受一切存在的有限,也会便于尽早地去从容规划如何好好活到终点。

  第二类观点则涉及订立遗嘱的自由问题。有人认为,人的自由与相应的认知能力相关联,年轻人并没亲身体验过生命逼近终点的痛楚,也没真切了解过自己失去独立自主生活能力的危机。这个时候就立遗嘱,能量力而行吗?然而,“不知生,焉知死”与“不知死,焉知生”本就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活着与死亡相对应而存在,与开始之于结束相似。那么,不妨把订立遗嘱当作青年思考人生意义、价值的一堂课程来对待。

  所以,如果说25岁能立遗嘱需要一种能力,那就是思考死亡、应对死亡的能力。如果具备了这样的能力,早早立下遗嘱,该是件好事!(杨博)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